克里斯蒂安·包赞巴克:心中的理想城市
简介:如何建造生机勃勃、令人愉悦、与众不同、但又负担得起的城市?在很多大名鼎鼎的外国建筑师和城市规划师们看来,这是当今城市规划行业最难实现的目标之一。但是,无论如何,开放的街区、对自身文化与历史的传承,以及 ...
如何建造生机勃勃、令人愉悦、与众不同、但又负担得起的城市?在很多大名鼎鼎的外国建筑师和城市规划师们看来,这是当今城市规划行业最难实现的目标之一。但是,无论如何,开放的街区、对自身文化与历史的传承,以及行人第一的人文精神,都是这些当代建筑大师们的共识。 开放的街区 法国当代建筑师和城市规划师克里斯蒂安·包赞巴克(Christian de Portzamparc)以设计大胆和对环境的感受力敏锐而闻名世界。他主持过比利时布鲁塞尔欧共体总部行政区扩建规划、法国巴黎塞纳河左岸都市开发规划等大项目。1994年,他50岁时,获得过号称“建筑业诺贝尔奖”的普利茨克奖。
Christian de Portzamparc(图片来源:中国设计) 巴赞巴克具体解释说,过去25年来,“开放的街区”概念流行全球,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何为开放的街区?具体而言,就是沿街的建筑不该象一堵墙那样连成一片,绵延不绝;人走在街上,不应当感觉好像在穿越一条长长的走廊。相反,沿街建筑的高矮、大小、形状、排列形态既应有所区别,又要相映成趣。最靠近街边的建筑应以矮小为宜,高耸的摩天大厦要尽量退居到远离行人的地方。相邻的街区内,建筑既要有高度的统一性,又要有高度的多样性。建筑内的每扇窗户都应当有漂亮的视野。人在街上,无论走到哪里,都有阳光照耀。 包赞巴克推崇欧洲的一些古典城市,称其实现了“运动与静止的合一,街道与街区的合一”。提到巴黎那些典雅的步行街或是街边闲适的咖啡馆,巴赞巴克说,街道能够引导人们形成某种特定的精神状态,巴黎的街道“对行人非常友好”。 |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