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发现佛教建筑群
塔克拉玛干沙漠发现最大佛教建筑群,并发现新疆最大回字形佛寺。这是春节期间由考古专家、画家以及媒体组成的考古调查队深入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考古调查发现的。 18日记者从策勒县文体局了解到:此次考古调查的目的地是达玛沟遗址,目前考古人员已抵达现场两天,在策勒县达玛沟镇周围数十公里处已发现20多处古代佛教寺院建筑群落遗迹,佛教遗址群面积达20平方公里。 从目前考古发现的情况看,达玛沟发现的佛殿遗址大多为回字形结构,比较罕见的是:其中一处比较巨大的佛殿残存壁画上,一只大约一尺多长的佛足踏在莲花上。负责此次考古带队的中国社科院考古所新疆考古队队长巫新华博士推测,这座佛像身长在两米左右,墙壁至少高3米。 此外,在清理现场,一个佛座基址也清晰可见。巫新华说,该佛座基址可判断出有两米见方,坐佛高度应在两米左右,佛殿长宽各有20米,建筑顶部可达6米高。“这是塔克拉玛干沙漠中已经发现的最大佛寺,也是迄今新疆最大的回字形佛殿建筑。 ”他说。 据悉,关于达玛沟遗址的考古调查,从2002年开始陆续展开,目前达玛沟佛教遗址已经出土数万件世界顶级佛教与大丝路背景文物,是价值不可估量的人类文化遗产地。其出土的佛教建筑、壁画艺术、雕塑艺术等表明这里是西域佛教地表寺院和古代绿洲聚落鲜活的标本。 然而,比较令人担忧的是,该遗址频频遭到盗墓贼骚扰。从新疆电视台传回来的直播画面上记者看到,沙漠里散落着一些人骨,“这应该是盗墓贼盗窃后扔下的人骨。”巫新华说。 据了解,最近该遗址发生的最大一次破坏是在2011年11月,200多名农民开着挖掘机进去盗墓,此后公安部门追缴并封存的涉案文物达3650件。 事实上,除发现大面积佛教遗址群外,在达玛沟遗址还发现了大面积伊斯兰教风格墓葬,有很多被风沙掩埋的墓葬表面只露出一些干枯的红柳枝条。 2月17日中午,记者从新疆电视台联线的直播节目里看到:这里有大量胡杨墓葬,一位考古人员正蹲在墓穴里,小心翼翼地清理一个胡杨墓葬,墓葬主人头朝北,面略微朝西。 “根据伊斯兰教埋葬风格,一般面朝西,据此推测死者埋葬时期应是伊斯兰教传入此地的早期。”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伊第力斯说。 从自治区党委宣传部了解到:此次深入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考古的团队总共有63人,他们于2月14日从策勒县骑着骆驼出发,沿着达玛沟水系由南向北向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进发。 此次考察将途经伟大圣墓、喀喇沁古城、斯皮尔古城,最终到达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的“丹丹乌里克-大丹丹乌里克”区域,沙漠行程约200公里。 昨日了解到,考古队已抵达喀喇沁古城,并发现一座呈不规则圆形的城堡,城堡长400多米,最大直径135米。 这座城堡掩埋在黄沙下面约有3米深,而露在黄沙外面的一截城墙有4米高、3米宽,城墙中间有一个豁口,为城墙东门。 从东门进入城堡可以看到城内有坡台,巫新华表示,此前曾在内城抵台和北墙边上发现有箭落,推测应为古人站在城内平台上守卫遗留的箭落。 根据残存的城堡表象,巫新华还推测此前这里应该是和田的一个绿洲,当时城堡内应该居住的是上层人物,城周边老百姓供养着城内上层人物。 为摸清城堡年代及城堡内的埋藏物,专家还现场对城堡进行了碳测,在城堡内3个地方发现有金属物埋藏。在其中一块黄沙掩埋处巫新华扫开浮沙,发现了一个近两米长的尖矛状长柄器物。 “估计这应该是金刚簇,柄是羚羊角做的,头部形状有藏传佛教文化特点,推测当时这个绿洲与和田喀喇昆仑区域存在密切的文化交流,并保持贸易往来。”巫新华说。 |
会员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