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学者:建筑师学会年奖揭示香港“卧虎藏龙”
(图片来源:互联网) 香港建筑师学会年奖近日揭晓2011年获奖名单,揭示香港这个弹丸之地,埋藏着不少建筑设计高手。 香港城市设计学会会长林云峰教授11日在接受中新社记者访问时直指,相比于内地及亚太地区,香港本地建筑设计水准处于领先,香港可算是一个卧虎藏龙之地。 刚揭晓的筑师学会年奖,共有两项建筑夺取2011年全年境内大奖,分别是由香港著名建筑师严迅奇率领设计的理大教学酒店综合大楼“唯港荟”,以及香港建筑署设计的“屏山天水围文化康乐大楼”。 其中,唯港荟位于复杂多样的地段,东面对着海底隧道收费广场,受噪音与污浊空气影响,却又是主要立面;西为科学馆道,是基地的主要汽车出入口;南面紧贴消防处总部;北面是一个社区公园,将是教职员宿舍的入口和主要的景观朝向,学生从东北面沿着大学本部的行人天桥进入,酒店的大门面向科学馆道连接尖东。三种功能,三个入口,互不干扰,却又整合在同一基地上。评审团欣赏建筑师通过铺排和聚焦手法,处理噪音和空气污染问题。
(图片来源:互联网) 林云峰教授指出,由于地小人多,香港建筑的特点以往都是高密度,考虑因素也多,但近年这种思维开始转变,在设计上趋向“没压迫感”,政府亦重视楼宇的高度限制,不同的建筑造型随之而生,近年的建筑设计更着重环保、节能等因素。 来过香港的人,都会知道香港楼宇几乎是千篇一律,但却又有着像国际金融中心、中银大厦等世界闻名的建筑,到底为何会出现这样的极端现象 ? 林云峰教授认为,香港住宅建筑创意低,是由于地价高昂所造成,发展商都是花心思如何在容许的情况下发展最大的面积,相对较忽略美感和规划。但近年香港保育意识增强,一些旧建筑活化随之而起。
(图片来源:互联网) 但林教授指出,香港虽然卧虎藏龙,由于种种局限,而且挑战大,所以未来发展或提升空间要跳出香港,朝向更为广阔的中国大陆。 “内地发展提供很大的机遇,香港拥有世界最好的技术和优秀的人才,特别是在管理方面,香港设计师结合世界的经验,目前已很多参与内地发展,相信未来会更多。”林教授说。 |
会员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