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地方动态 湖南建筑新闻 查看内容

湖南省文物部门将修复岳阳三眼桥

2013-8-30 10:50|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484| 评论: 0

摘要: 三眼桥主体外貌 三眼桥桥墩蜈蚣浮雕 位于湖南省岳阳市城区南湖以东、岳新公路南湖大桥南侧的三眼桥,历史悠久,结构牢固、气势雄伟、文化底蕴深厚,是岳阳市内一道古迹风景线。经调查考论,该桥 ...

三眼桥主体外貌

三眼桥桥墩蜈蚣浮雕

位于湖南省岳阳市城区南湖以东、岳新公路南湖大桥南侧的三眼桥,历史悠久,结构牢固、气势雄伟、文化底蕴深厚,是岳阳市内一道古迹风景线。经调查考论,该桥始建于宋代,现存桥主桥为清代建筑,两端桥岸为宋代建筑,系湖南省历史悠久,最为坚固石拱桥之一。目前,湖南省文物部门计划对该桥修旧如旧。

三眼桥胜迹今犹在

三眼桥作为地名,岳阳市耳熟能详,但作为文物古迹,了解的市民却不多。昨日,岳阳市文物管理处副主任欧继凡一行再次前往三眼桥作现场察看。

三眼桥,始建于宋代庆历五年(1045年)距今近1000年历史,初名通和桥、后名万年桥、万由桥,至清光绪元年竣工时,由于该桥为三拱联缀砌筑,故更名三眼桥,是我省历史悠久、最为坚固的古桥之一。

该桥古香古色、独具匠心,保存十分完整。全长48.6米,宽8.8米,通高15米。全桥4墩3孔,中孔跨度8米,拱高12.95米,两边每孔跨度10.6米,高12.55米,皆由优质花岗石砌成,石长1.5米,宽0.4米,厚0.35米。三眼桥墩下面各建梯形基脚,风格独特;桥面两边分别建有高约1米的石质护栏,护栏设计精巧,其中护栏紧扣桥面,十分牢固,经风耐雨;桥面北边两侧各置巨大石狮一个,狮子呈蹲状,雕工精美,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引人注目;桥身、桥孔内壁以及桥分别雕刻有精致浮雕,其中蜈蚣浮雕10条,美观耐看,每条长约1.8米、身直径粗约0.15米。

据欧继凡介绍,该桥现存建筑的南北边两侧石岸属宋代建筑,略为粗陋,主桥属清代建筑,比较精细。

为了保护古代三眼桥历史原貌、不使三眼桥遭到损坏,在修建南湖大桥后,该桥停止使用。

三眼桥究竟何人修

三眼桥的修筑历史和修建人众说纷纭。

据光绪《巴陵县志》载:“宋滕子京,知岳州军事,于城南十五里沿堤为桥,治亘二里许,名之曰通和桥,即今之三眼桥也”。

相传,滕子京贬官岳州后,为官清正,政绩颇丰。宋庆历五年(1045年)主持修岳阳楼后,得知南湖以东为通南达北要道,但因没有修建桥梁,通行不便。每欲经过,只能乘船,不但速度很慢,而且安全隐患特别大,经常有路人掉水身亡。于庆历六年,动用财政,组织民工,主持修建了紫荆堤和通和桥(即今存的三眼桥)。

而三眼桥为方尚书所修的传说,流传更是广,经久不衰。方钝,字仲敏,今岳阳县杨林乡人。相传,三眼桥的坐落处,是南湖的一段狭窄瓶颈,以前叫鸭子湖,每逢冬至干旱之时,鸭子湖水也自然干了,既不能走人,又不能划船,百姓和地方官员为之叫苦不迭,此事传到在京做官的户部尚书方钝耳中,他便请准皇上,拨款动工修建三眼桥。

工程开始了,百姓节衣缩食,披风冒雨帮助修筑三眼桥,深知百姓疾苦的方尚书也亲自来到工地上,日夜劳动,风餐露宿。谁知有一奸臣向皇上告了御状,称方尚书私吞了京城下拨数万银两后,回家享清福去了。

皇上半信半疑,便派钦差大臣督察此事。钦差毫不声张,实行暗访,后悄悄地回京复命。皇帝得知方尚书举动后,尤为感动,增拨了不少银两,不但很快修筑了三眼桥,而且又修好了紫荆、枫桥二堤。

然而,事实上,目前市民所见的三眼桥实为清末钟云卿所修。

据史料记载,三眼桥自宋代至清代,先后有八次重修,最后一次主修者为钟云卿,于清光绪元年(1875年)竣工。修建过程中,钟云卿慷慨解囊,倾其家产。这一义举,感动四方人士和地方官员。甚至有长沙工匠、富商前来资助。大家出的出力,投的投资,工程不到一年全面竣工。同时,按民间传说,为保一方平安和镇一方“妖怪”,在修建该桥时,召集能工巧匠在桥上镌刻了多条巨大蜈蚣,旨在用蜈蚣制服蛟龙,以防连连水患,事有凑巧,100多年过去了,三眼桥果然巍峨挺立,秋毫无损。

三眼桥连升三级

欧继凡说,近年来,三眼桥一直得到政府和文化、文物部门重视支持,并于1994年被当时的郊区人民政府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被岳阳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保单位,由于该桥具有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目前已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省文物部门将通过设计、勘察后,对该桥进行主体修旧如旧,希望政府部门给予支持,对桥上和桥侧建筑拆除,以便开展维修工作。”欧继凡表示,近日,省、市、区三家文物部门通过实地察看,发现建设在该桥上的管道、光缆和桥侧屋子、桥下水闸不仅增大主桥承受力,而且影响整体美观,如果将该建筑设施拆除后,文物部门即可开展对主桥的维修保护工作。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