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天然气工业“车轮”高速运转“福气”满疆造福人民
9月25日,我国第一条境外天然气管道--西气东输二线(以下简称西二线)北疆供气工程开工。 "工程建成后,每年向北疆地区供气66亿立方米。到今年底,乌鲁木齐市各族群众将首次用上来自哈萨克斯坦的天然气,享受西二线带来的‘福气‘。"中石油管道项目建设总经理吴宏的一番话,令人鼓舞。 新疆天然气发展正当时 在新疆及中石油大力推进低碳经济发展工程中,天然气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近几年,无论是在准噶尔盆地老区,还是在塔里木盆地新区,天然气的勘探开发以及综合利用,都呈现出"井喷"势头。 塔里木油田后来居上。5年间,天然气产量每年净增40亿立方米,增长幅度位居国内油气田之首。作为目前国内天然气产量最大的产区,塔里木天然气业务快速发展,始于1998年克拉2大气田的发现。克拉2大气田的产量,占全国天然气总量的16%。这座特大气田的建成,直接促成了西部大开发标志性工程---西气东输工程的建设。 一组数字表明:到今年6月底,塔里木油田累计东输天然气达523亿立方米,替代6724万吨标准煤的燃烧,减少311万吨有毒排放物;极大地优化了我国能源消费结构,最大限度地改善了东部地区生态环境。 到2008年底,塔里木天然气年生产能力达200亿立方米;已探明气田16个,累计探明天然气储量1万亿立方米;建成牙哈、克拉、迪那等5个天然气生产基地。 塔里木盆地天然气资源丰富,有"满盆气"之称,天然气资源探明率仅为11.9%,天然气地质资源量和剩余资源量在全国均居第一牞勘探开发潜力巨大。 随着社会对清洁能源需求所形成的巨大天然气市场,给塔里木油田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今年,该油田提出了进一步加快天然气发展目标:充分依托资源优势,突出发展天然气业务,到2015年年产天然气300亿立方米,2018年400亿立方米,2020年突破500亿立方米。 如同一场竞赛,新疆石油工业"老大哥"克拉玛依油田不甘示弱。短短几年间,准噶尔盆地天然气开发呈现"满盆开花":发现和建成了呼图壁、玛河、克拉美丽等气田,形成了环盆地的数千公里的输油气管网。新一轮资源评价结果表明,准噶尔盆地天然气资源量超过2万亿立方米。到2008年底,累计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逾1100亿立方米。探明的天然气储量相当于前50年之和,计划到2015年,天然气产量攀升到100亿立方米。 "到2010年,力争实现年产油气2000万吨!"新疆油田公司总经理陈新发充满信心。 "福气"满疆造福人民 9月25日,在西二线北疆供气工程开工现场,头屯河农场退休职工李大爷笑逐颜开:"近水楼台先得月。今年天然气一通,我们就可以享用外国来的‘福气‘啦!"李大爷的这番话,代表了乌鲁木齐居民的心声。 乌鲁木齐市副市长李洪斌告诉记者:"到今年8月底,首府天然气用户达到70.6万户。在限制性发展的情况下,天然气汽车达到2.1万辆,全市拥有天然气加气站53座。即便如此,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天然气供应出现紧缺。西二线北疆工程建成后,未来20年,首府天然气需求完全可以得到满足,困扰首府冬季‘气短‘的问题就会得到彻底解决。" 其实,南疆居民早就用上了天然气。记者9月初在梨城一座加气站采访时,维吾尔族出租车司机艾尔肯·斯迪克告诉记者:"按每天跑400公里计算,加气比加油节约120元,一个月就省三四千元。自从有了塔里木油田的天然气,我们南疆人享尽了‘福气‘!"记者从有关部门获悉,到今年上半年,环塔里木盆地的南疆五地州23个县市、逾30万人用上了清洁天然气,并以每月数千户的规模快速增长。 塔里木盆地南缘自然环境差,经济基础薄弱,是我区最贫困的地区。过去由于缺乏燃料,每年烧掉几十万吨胡杨,生态进一步恶化,一年中风沙和浮尘天气超过200天。 今年7月初,全国最大的凝析气田建成投产,年产天然气50亿立方米,与先期投产的牙哈、克拉2、英买力气田群一起,使塔里木油田天然气总产能突破200亿立方米。 从本世纪初开始,塔里木油田先后投资10多亿元,开发盆地中小气田造福地方。10年前,天然气率先进入梨城,拉开了气化南疆的划时代序幕。2004年底,和田河气田与阿克气田相继投产,开始向和田、喀什、克孜勒苏等三地州供气;2007年,英买力气田的天然气首次进入阿克苏,实现了气化南疆五地州的目标。 和田地区乘"气龙"腾飞,加快天然气利用的步伐,全面推行城市燃煤锅炉改造。2006年,和田市成为全国首个实现整体天然气供暖的中型城市,每年节约原煤10万余吨。与此同时,油田对南疆地区天然气供应实行扶贫价格,和田市居民享受全国最低气价。到今年上半年,和田市天然气总入户数达2万户,每户每年少支出燃料费用720元。2008年,和田地区在发电、取暖、汽车、餐饮等工业和民用领域全面推广天然气,节约燃料支出费用逾亿元。 |
会员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