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杭州多方位立体维权为农民工撑起“保护伞”
年关将近,是否能拿到足额工资成了外来务工人员最担心的现实问题,杭州市西湖区通过法制维权、动态监控、应急保障等举措,为外来务工人员撑起“保护伞”,确保外来务工人员都能拿到辛苦钱幸福回家过年。 建立健全保障机制是西湖区解决日趋复杂的劳资纠纷的法宝。西湖区劳动保障局会同法院、司法、总工会等有关部门建立“4+X”联席会议制度,每季度召开一次联席会议,研究劳资纠纷方面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根据不同时期的实际和特点,邀请公安、信访、工商等部门一起参加,及时通报情况、交流信息,同时还修改完善了防范处置企业拖欠工资应急预案,进一步明确工作目标、工作职责、突发事件的等级划分、处理方法和应急保障等要求,全面提升突发性欠薪事件处理能力。2011年通过召开联席会议,西湖区各部门联合处置突发事件6件,涉及劳动者220余人。 同时,西湖区建立了企业欠薪情况动态监测和信息快报制度,坚持“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采取全面监控和重点监控相结合的方法,深入各建筑装饰施工企业或项目部等用人单位进行欠薪情况排查,全面掌握情况,每半月进行一次通报,并将重点行业的企业以及曾有拖欠、克扣工资行为的企业作为重点监控对象,及时向劳动者发出欠薪预警,努力把劳资纠纷化解在基层。截至目前,共排查建筑装饰企业192家。 西湖区还建立了工资支付保障机制,设立职工工资支付保证金、欠薪应急周转金和建筑企业“三本台帐”。如今,工资支付保证金制度已在全区建筑施工类企业中全面实施,建立750万元政府欠薪应急周转金制度,其中区本级已安排不少于200万元的周转金,各镇街已安排不少于50万元的周转金,并建立应急周转金的灵活追加机制,切实发挥其欠薪应急政府公共保障机制的作用。 为了确保今年春节前区政府投资项目外来务工人员工资发放到位,西湖区要求面对资金紧张的施工项目,各建设主体积极应对,倒排时间表,有序有度地支付工程款,确保外来务工人员工资优先发放。同时,加大了对展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政策宣传和法律援助活动,重点宣传工资如何支付、劳动合同如何签订等内容,进一步增强用人单位遵守国家劳动保障法律法规、依法经营、合理用工、按时支付劳动者工资的自觉性,同时外来务工人员的维权意识和维权本领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
会员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