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地方动态 香港建筑新闻 查看内容

香港首座零碳建筑9月即将开放

2013-8-29 13:30|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267| 评论: 0

摘要: 零碳天地室内展厅,利用天窗自然采光,不用开灯也很明亮。   香港首座零碳建筑零碳天地9月即将正式对公众开放。   这片耗资2.4亿港元打造的城市绿洲,包括一栋集绿色科技于一身的两层高建筑,以及环绕其四 ...


“零碳天地”室内展厅,利用天窗自然采光,不用开灯也很明亮。

  香港首座零碳建筑——“零碳天地”9月即将正式对公众开放。

  这片耗资2.4亿港元打造的城市绿洲,包括一栋集绿色科技于一身的两层高建筑,以及环绕其四周的全港首座原生林景区,通过绿色设计和清洁能源技术,不仅成功消灭建筑自身的碳足迹,还有多余电力回馈城市电网。

  真正“零碳”如何实现?一起来看看“零碳天地”的三步曲。

  因地制宜,减少能源依赖

  夏日炎炎,从33摄氏度的户外走进“零碳天地”室内,顿时轻松许多。四处打量一番,却只看到头顶的吊扇在工作。是什么让“零碳天地”那么清凉?

  香港建造业议会“零碳天地”总监李贵义博士道出其中的第一个秘诀,就是被动式建筑设计——因地制宜,最大限度使用自然资源,力求从源头降低建筑对能源的依赖。

  例如,建筑的屋顶北高南低,水平仰角21度,让屋顶的太阳能板接受最多光照,同时增加室内采光。屋檐向低处延伸,形成深邃的遮阳,阻挡阳光直射,减少空调能耗。建筑墙面也都采用大块的低辐射玻璃窗来获得自然光,不仅透光性能良好,还能有效减少热传递,比香港有关条例允许的最大总热值低80%。

  整座建筑大致坐北朝南,迎风而立,利用从海面吹来的自然风为室内通风。设在室内地板上的送风口,也是整栋建筑的呼吸器官。送风口与室外的捕风口相连。自然风从捕风口进入,经过地底后,再进入室内时已经比原来的温度降低5摄氏度。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