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收官
使用资金1.7万亿元 29692个项目完工99% 汶川特大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已经持续3年多了,四川省的灾后恢复重建情况一直为社会各界所关注。2月24日,四川省常务副省长魏宏在国务院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宣布:四川省灾后恢复重建已顺利完成,灾区基本生活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已全面超过灾前水平。 纳入国家灾后恢复重建规划的项目完工99% 魏宏在当天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目前,四川纳入国家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的29692个项目已完工99%,概算投资8658亿元已完成投资99.5%;同时,纳入省重建规划的12个重灾县和91个一般受灾县13647个重建项目已基本完成。 “没有完工的极少数项目,主要是受地震次生灾害和二次受灾影响,工程量大、建设周期长的项目,以及港澳援助的个别项目,地方政府正全力组织实施,加快推进。”魏宏说。 四川人民经过3年艰苦卓绝的奋斗,全面实现了国家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提出的目标任务:成功解决了540多万户、1200多万城乡居民的住房修建问题,提前一年实现了家家有房住;妥善解决了20万失地农民异地安置,帮助170多万受灾群众实现就业,动态消除了零就业家庭,基本实现了户户有就业;高度重视因灾特殊困难群体的生活问题,对因灾导致的9524户困难家庭、1449名孤老孤儿孤残人员、2.7万余名地震伤残人员,从政策、制度和工作上给予了帮扶和救助,基本做到了人人有保障;在142个受灾县高标准高质量地维修加固和重建了各类学校8283所、医疗卫生机构2292个,新建了一批功能完善的社会福利院、社区服务中心、文化中心,完全实现了设施有提高;完成了2334处重大地质灾害治理,整理复垦了200多万亩灾毁土地,恢复了林草植被近450万亩,努力实现了生态有改善。 魏宏表示,3年多来,四川省142个受灾县用于恢复重建和发展重建的资金达到1.7万亿元。 四川地震灾区经济社会发展已全面超过灾前水平 在灾后恢复重建中,四川把恢复重建与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与产业优化升级结合起来,全面实现了经济有发展的目标。去年6个重灾市(州)的地区生产总值、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是震前2007年的1.95倍、2.39倍、1.7倍和1.75倍,灾区基本生活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已全面超过灾前水平。 魏宏表示,汶川特大地震3年多来,四川省按照中央“一手抓抗震救灾工作、一手抓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危中见机,化危为机,统筹推进灾后恢复重建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2007年~2011年,四川省经济总量4年翻了一番,去年突破了2万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年翻了一番,去年突破了2000亿元。 过去的几年,四川取得了交通大突破:全省建成和在建高速公路达6500多公里,列全国第二;建成和在建铁路近6000公里,列全国第四位。西部综合交通枢纽主体骨架正在形成。 同时,四川还推进了民生大改善:去年全省政府性资金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达2975亿元,占全省财政支出的63.6%,其中涉及老百姓生产生活最突出的“十项民生工程”超过了1000亿元。 不仅如此,四川还在藏区实施了“三大民生工程”:2009年以来投入资金180多亿元实施牧民定居行动计划,建设了1409个牧民新村,3年累计招收“9+3”免费教育学生2.8万多人;在彝区实施了大小凉山综合扶贫开发,启动404个村的“彝家新寨”建设。 严格按照基本建设程序来对工程建设进行质量管理 针对记者提出的灾区恢复重建工程质量问题,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厅长杨洪波在发布会上说,灾区重建工程严格按照国家的各项技术规定来进行勘察设计、施工管理和后续验收,质量管理非常严格。 杨洪波表示,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开始后,国家和省里出台了一系列的工程抗震设防和质量安全的规范标准,整个抗震救灾、恢复重建工程建设,特别是房屋的建设、市政基础设施的建设,严格按照国家的各项技术规定来进行勘察设计,进行施工管理,进行后续的验收。在执行这些标准过程中,特别对抗震设防的标准进行了严格的管理,实行“一票否决”,严格按照基本建设的程序来对工程建设进行质量管理。 “灾后重建的建设量和工程量都非常大,我们为了加强地震灾区质量的管理,特别加强了技术力量方面的组织,从全国各地、从非灾区的市(州)组织专门的技术人员,进行了对灾区房屋建筑的特殊管理。”杨洪波说,质量管理上做到了受灾房屋、倒塌房屋超过30户的村,每一个村都有质量管理人员驻村管理,所以说灾后恢复重建房屋建设质量、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质量完全处于可控的状态。 |
会员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