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嬗变:辽宁辽阳市公路建设发展纪实
纵观近年来辽阳公路建设发展历程,走过了一条不平凡的发展之路,实现了从“落后”到“先进”的精彩嬗变。 辽阳公路建设彻底甩掉了在全省落后的“帽子”,不仅实现了3年内赶上全省平均水平的目标,部分公路指标已跻身全省先进行列。2007、2008、2009连续3年被省交通厅评为“公路建设文明市”。 如今,在美丽的襄平大地上,一条条宽阔、平坦、整洁、绿意浓浓的干线公路如长龙、似蛛网,不断延伸到城镇和乡村,成为辽阳市城乡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路通财旺,路畅业兴。纵横便捷的公路交通网成为辽阳市不断延伸的经济大动脉,为辽阳市经济发展不断输送新鲜的能源和血液。 抢抓机遇 奋战“十一五” “十五”末期,辽阳市公路由于受超期服役和超限运输影响,加之辽阳地处辽宁省中心地带,交通流量大,使得辽阳公路的服务能力和水平远远落后于全省平均水平。按当时省交通厅的说法,“辽阳的公路发展水平,较全省平均水平落后5年,较省先进水平落后10年。” 省交通厅、省公路局对辽阳市的公路建设工作给予了极大的支持与关注,省交通厅、省公路局破例同意辽阳市超计划实施许多工程项目。“十一五”期间,辽阳市共完成公路建设总投资20.1亿元,是“十五”的2.8倍,其中省以上补贴投资10.1亿元,是“十一五”原计划的2.97倍,地方配套资金10亿元。辽阳市高标准地完成了城市东环路、南环路、辽阳南出口的新建工程。完成了繁荣路、振兴路、辽凤线、沈环线和沈营线升级改造,缓解了过境车辆对城区交通造成的压力,减少了污染,更扩展了城市发展空间,使辽阳城区面积向东、向南扩展了近30平方公里,带动了沿路经济发展、土地的升值和房地产开发,为辽阳市特大型城市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交通支撑。 “十一五”是辽阳市公路建设史上波澜壮阔,大发展、大跨越的时期。 为了尽快摆脱辽阳公路的落后面貌,辽阳市交通战线干部职工团结一心,努力拼搏,真抓实干,以完善路网结构、全面提升公路综合服务和保障能力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辽阳公路网改造,不断强化行业管理,全面提升公路服务水平,超额完成了“十一五”的公路工作任务,公路建设取得重大成就。 5年间,辽阳市较好地完成了连鞍线、小小线、辽官线、腾于线、西土线等县级以上公路的改扩建和大中修任务。共完成县级以上公路建设省补贴投资83857万元,完成路基改造349.4公里,黑色路面新、改建、大中修802.3公里,新、改建桥梁120座3011米,分别是“十一五”原计划的244%、261%、114%和265%。用3年时间完成了贯穿辽阳80公里的本辽辽高速公路建设任务。辽阳市还紧紧抓住新农村建设的机遇,用好用足国家、省、市有关农村公路建设的投资政策,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步伐,于2008年年底实现了全市所有行政村通油路的目标。 经过几年的长足发展,辽阳市县级以上公路得到了高标准的改建和大中修,路面平整度和行车环境都比以往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从市中心区到偏远地区的1小时经济圈已基本形成。全市公路建设全面提速,路网功能进一步完善,服务水平明显提高,有效改善了全市城乡的交通条件,在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实基础的同时,人民群众对交通公路工作的满意度有了显著提高。 辽阳对外的出口路已经全部打通。去往本溪的连山关、下马唐出口的打通,实现了辽阳市多年的夙愿。同时,通往沈阳、辽中、海城、岫岩的各大道路出口也全部贯通,辽阳与周边城市和地区的道路通行保障能力大幅增强,过去车多路少、交通拥堵的状况被彻底改变,真正实现了区域间的快速直通。 |
会员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