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工程机械面临中国企业内外夹击
近期德国工业生产与外贸数据表现疲弱,日前,德国机械设备制造商联合会VDMA将2013年机械设备产值预期从此前的2%增幅下调至1%的降幅。德国工程机械面临中国企业收购、抢占新兴市场,内外夹击之下,竟还是很有“自信”。 中国的标准建筑机械实用 德国之声7月14日报道称,德国的建筑机械产品多年来一直畅销全世界。但是自从爆发金融危机以来,中国机械对德国机械制造商构成极大竞争。不过,德国业内专家称,德国人是可以解决这些问题的,该行业目前并不存在必须采取行动的压力。 报道认为,建筑机械在市场上仍有需求,但工业国家的购买力已经下降。根据咨询公司OliverWyman的调查,到2020年,建筑机械在工业国家的销售量虽然还将每年增长约1.6%,但是无法与中国和其它新兴工业国家的情况相比。特别是靠近赤道的国家,其建筑机械的购买力同期将增长4%或者5%。 中国的机械制造商目前积极活跃于国际市场,其市场占有率已经从2008年以前的15%增加到目前的30%。当然庞大的国内市场也是导致中国机械制造业快速增长的原因之一。中国也向那些本国没有机械制造业的门槛国家出口其产品。 克尔普说:“那些着名西方制造商生产的机械,其特点是技术含量非常高,适合西方国家使用。而以门槛国家为主的新兴市场则明显需要简单、电动化程度不高、结实耐用和容易维修的大众化产品”。因此,中国的标准建筑机械比欧洲生产的高端建筑机械更实用。[ 德国工程机械对世界市场来说“好过了头” “德国人能造机器。但这种技术优势究竟有何价值?价值不大。”全球领先的专注于金融行业策略和风险管理的着名咨询公司--奥纬咨询的工程机械市场专家罗梅德·凯尔普如是表示。据他分析,德国工程机械对世界市场来说“好过了头”。 凯尔普因此预言,中国工程机械制造商将胜出,“中国企业处于理想状态,因为它们拥有新兴市场优先需要的东西:耐用、技术简单、价格合理,且用户可自行维修”。虽然对西方企业来说,高科技小众市场仍然存在,但该市场不会像大众市场那样强劲增长。因为将来经济迅猛增长的地区不是西欧和美国,而是新兴工业国家,例如印度尼西亚、越南、柬埔寨、马来西亚和一些非洲国家。 尽管德国制造商对新兴工业国市场充满信心,但凯尔普认为现实往往与预期不同。“西方制造商通常没有适合这些地区的产品,”他说,技术先进的高端产品在那里的销售潜力有限。因此,凯尔普建议西方制造商尽快创建第二品牌或合资企业,因为在销售额巨大的标准设备领域,机会已经减少了。 在东南亚,中国工程机械占据了地理优势与价格优势,产品适用,而且由于这些国家自身的工程建筑设备企业所生产的产品无法满足新兴工程项目的要求,中国机械销售自然水到渠成。 印度当地只有28%的机械能适应其国内市场,而且印度工程建筑企业在本地购买工程机械需要至少两年才能投入使用,但购买中国的工程机械只需6个月就能立即到工地投入使用。与其他国家产品相比,中国工程机械产品的另一大竞争优势是价格。印度当地从业者如此讲,“印度工程建筑企业逐渐放弃购买德国、日本、美国等大国工程机械的原因是中国的工程机械更便宜,能更迅速地投入使用。” 近年来,菲律宾的工程机械市场不断增长,价格竞争异常激烈。相比之下,中国工程机械产品的物美价廉以及快捷的交付方式广受菲律宾客户的青睐。对于目前的马来西亚大多数用户来说,价格仍然是决定购买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其次,售后服务等也越来越影响到客户的购买意向。 所以看来,在一定程度上,工程机械行业为了销量业绩、为了利润,与其需要最好的设备,不如需要最适用的设备。当然为了长远发展,技术储备还是必要的。比如,中国高原地区、沙漠地区、极寒极热地带,工程机械的需求必然不同,找准客户需求的机械,方能有效占领市场。 |
会员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