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建筑机械 综合机械 查看内容

中国流失精英居世界首位 难怪机械行业虽大不强

2013-8-28 23:02|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121| 评论: 0

摘要:   中国为何流失人才这么多,机械行业尤为突出,难怪工程机械行业虽大不强,缺乏基础件制造。   中国流失精英居世界首位   日前,俏江南董事长张兰注销户口一事引起舆论关注。媒体证实,张兰已加入外国 ...

  中国为何流失人才这么多,机械行业尤为突出,难怪工程机械行业虽大不强,缺乏基础件制造。

  中国流失精英居世界首位

  日前,俏江南董事长张兰注销户口一事引起舆论关注。媒体证实,张兰已加入外国国籍。

  据招商银行与贝恩顾问管理公司发布的《2011中国私人财富报告》披露,个人资产超1亿元的大陆企业主中27%已移民,还有47%正在考虑移民。这些富人选择移民的原因中,方便子女教育、保障财富安全、为未来养老做准备排在前三位,而这也催生出一个群体裸商。

  中国社科院发布的《全球政治与安全》报告则称,中国成为最大移民输出国,现约有4500万华人散居世界各地,流失的精英居世界首位。

  中国机械行业高级人才严重短缺

  长期以来,高校毕业生一轮接一轮的就业潮、下岗职工的再就业、农村人口向城市的流动等问题,使得我国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然而高级技术人才却严重短缺,人才市场呈现出求大学生、硕士生易,寻高级技师难的状况。同样,机械制造业也存在着同样的问题。

  由于经费不足,规模有限,设备设施老化,毕业生待遇未得到很好解决,难以在短期内迅速培养出大批高技能人才。学生和家长们“非大学不上,非名牌大学不上,非热门专业不读”的观念根深蒂固。而学历相对低但需要长期在生产第一线积累技能和经验的技工却不被人们重视,甚至是被大大的忽视了,这就在源头上流失了“高技能人才”;虽然国家对各级高级职业技能的培养也增大了力度,比如对营销师、建造师、造价师等等高级职业资格的培训,但就总的人才状况而言,只能说是杯水车薪;更何况培训出来的这些人才是否真正能在实践中被企业所接受?这也是个很现实的问题。

  另一方面,作为技工人才重要输送基地的技术学校也有很大的办学困难:制造业人才的培养所需设备价格高、使用率低;生源少,学校办学积极性也不高;与计算机、英语等热门专业相比,学生学成后工作辛苦、收入少、工作相对难找。2、企业对人才的培养力度不够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周期相对较长,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不仅需要学校的培养,还需要在实际工作中积累大量的工作经验和技能,在此基础上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实践。然而许多企业只顾追求短期效益,大多数企业名义上开展了培训,但实际上用于职工培训方面的花费并不高。

  其中,职工教育经费用于技术工人培训的比例在20%以下的企业占58.5%,比例在20%-50%之间的企业占26.9%,比例在50%以上的企业占14.6%.企业在培养高技能人才方面没有发挥主体作用,对员工的培训投入不够,不注重人才培养,不注重人才的储备,只使用、不培养的做法进一步加剧了技术工人的短缺。3、还没有形成对高技能人才的评价、激励和流动机制在技能人才评价方式上,存在比例、年龄、资历和身份界限,没有建立以职业能力为导向,以工作业绩为重点,并注重职业道德和职业知识水平的技能人才评价新体系。

  我国将对机械工程师实行技术资格认证制,全国机械工程师资格认证考试已经在2004年11月份开考。虽然高薪聘请技术人员的信息常见于报端,但是技术人才的整体薪资还处于较低水平。良好的激励和流动机制还没有形成。

  一些企业领导没有把主要精力放到抓质量促效益上,不愿花大力气推动艰苦细致的质量工作,产品质量的低水平徘徊也就不足为奇。一些企业管理混乱是导致企业质量效益不佳的另一主要原因。国内众多企业中的技术人员的结构普遍存在一定缺陷,技术人员队伍过于年轻,经验不足,吃苦耐劳的精神不够,工作较为浮躁。企业对技术人员的报酬分配不合理,薪金过低,对技术攻关的奖励承诺无法兑现,这些普遍存在的情况大大挫伤了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同时,也有相当一部分身怀绝技的技术人员因对企业不满而离开企业,开办生产同样产品的私有企业,这不仅削弱原来企业的技术力量,而且加剧了机械行业的无序竞争。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