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内迁地产陪嫁 制造业巨头的圈地运动
11月,从各上市公司发布的三季度财报看,在传统房企利润率下滑、拿地热情消退之际,制造业巨头们却通过工业向内陆迁移,渐渐成长为新一代的圈地巨头。在GDP和就业率的诱惑下,内地地方政府动用所能动用的一切资源来招商引资,到最后,工业内迁,地产变成“陪嫁”. 据有关资料统计,富士康在大陆的子公司已达到至少80家,大致分布于深圳为核心的华南片区、以昆山为核心的华东片区、以烟台为核心的环勃海城市片区,以及以太原、武汉为核心,辅以晋城、重庆、成都等内陆片区。在这些地区,富士康拥有20多个工业园区,粗略估计占地达2000万平方米。 富士康正式涉足地产要从7年前算起。2005年富士康以“鸿海中国(大陆)总部”的名义拿下上海陆家嘴金融区核心位置的地块,这是当时上海“总部经济”招商计划的重要标的。地块闲置7年后于今年5月动工,至今地价已经比当初未经招拍挂时拿下的价格上涨数倍。 虽然是以“劳动力上涨”的原因内迁,但其实迁移到内地后劳动力成本并不会比沿海降低太多。比如2012年富士康宣布加薪后,成都、郑州工业园一线普工的底薪将与深圳持平。最终吸引富士康的还是便宜的土地成本。重庆璧山招商办的官员就曾经透露,虽然不会允许企业借项目名义做商业开发,但作为配套优惠政策,工业用地是以“亏本价”供给。 相比富士康的谨慎试水,长远布局,另一代工巨头中兴通讯ZET则早形成一套成熟体系。2009年中兴通讯的营业收入翻了3倍多,利润翻了20倍,从1167万变成2.4亿元。2012年中兴通讯的半年报中,其净利同比大降近七成,不过投资性房地产却从期初的零元增加到期末近15.96亿元。 即使是刚刚兴起的电商也同样以物流地产的名义在圈地,自2009年以来,京东商城自购土地已接近1400亩,2011年还抛出同时开工建设7个一级物流中心和25个二级物流中心的计划。阿里巴巴集团更是宣布要斥资千亿在全国建立仓储系统。 类似的名单一经搜索,还会发现许多,包括三一重工旗下的“上海竹胜园地产”,TCL地产、格力地产、海尔地产等等。根据中国不动产研究中心(CRRC)编制的《中国产业新区榜样评价体系》显示,至2010年末,国家级高新区新增了13家,已达到70家之多;国家级经济开发区新增44家,总数超过100家,产业园区的数量呈现快速飙升的态势。在廉价土地的诱惑下,当初作为工业内迁的主要原因“劳动力成本上升”,如今看来更像一个烟幕弹。
|
会员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