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遭国际群殴 何时峰回路转
中国制造遭群殴40%贸易保护针对中国 对中国外贸企业来说,今年的“寒冬”来得比以往更早一些。除国内成本上升、国外内需不振等客观因素外,中国与其他经济体之间的贸易摩擦增多已成拖累中国制造业的重要因素。不仅传统的贸易伙伴夹击中国商品,一些新兴经济体也加入其中,“中国制造”遭遇围攻。 美国和欧盟,是中国最大的两个贸易伙伴,今年不约而同地选择打出“贸易牌”作为提振就业、拯救经济的法宝,“中国制造”成为他们攻击的靶子。尤其是欧盟,先是在今年8月宣布,将中国出口自行车及自行车零件征收的反倾销税延长至2016年;自9月中旬起,又对从中国进口的瓷砖征收为期5年的惩罚性关税,最高税率为69.7%;关于光伏双反调查仍在进行中,虽然中国商务部已派出代表团奔赴欧洲各国就此案与多方进行谈判,但市场认为,翻盘可能微乎其微。 不仅是发达经济体,新兴经济体与中国的贸易摩擦也明显增多。印度、巴西、阿根廷、土耳其等国近期也频频向中国制造“发难”.据商务部消息,继欧美之后,印度反倾销局也将对中国出口的光伏产品进行反倾销调查;9月,秘鲁已针对来自中国的上釉墙面瓷砖发起反倾销调查,这是继阿根廷之后,拉美针对中国陶瓷行业发起的第二起反倾销调查;10月15日,墨西哥就中国纺织品和服装补贴政策提起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下的磋商请求,指控中国通过减免部分所得税、增值税及地方税等方式对纺织品和服装企业进行了补贴,对墨西哥产生较大负面影响。 商务部最新发布的《中国对外贸易形势报告(2012年秋季)》显示,中国是贸易保护主义的最大受害者,今年前三季度,中国出口产品遭遇国外贸易救济调查55起,增长38%,涉案金额243亿美元,增长近8倍。 如果将时间跨度拉长,据英国智库经济政策研究中心的“世界贸易预警”项目监测,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全球40%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针对中国。 “中国制造”难打便宜牌 第112届广交会第三期31日开幕,主要展出纺织服装、箱包、医药及医疗器械、食品等产品。作为传统劳动密集型企业“扎堆”、出口受创重灾区的一期,参展厂商普遍感叹面对来自东南亚、南亚地区的竞争,让中国制造没有能力再卖便宜货。记者走访展馆了解到,在生产成本不断高企背景下,出口形势异常严峻加之人民币汇率近期再度走强,正让部分企业走在生死关头。 来自交易会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二期结束,本届广交会境外采购商累计报到人数为149289人,相较上届广交会同期下降10.4%.下午3时,本应是广交会人流最集中的时间段,记者走在展馆A区珠江散步道,看到的客商用寥寥无几。 原因何在?“我们的人工是东南亚人工的四倍,国内棉花价格比国际价格还高,国际海运价格上涨了4~5成,导致相同档次产品比东南亚制造高出三成。刚才一个老客户过来,听到我们的报价以后,很遗憾地离开了,他表示要去东南亚采购”.有参展商表示。 “今年外需不振,订单几乎缩水一半。”刘伟直言,其公司生产的箱包今年出口情况堪称“过冬”.“前几年做出口是稳赚不赔,现在竞争对手多了,人工等生产成本也一直在涨,企业却不敢贸然提价。”刘伟感叹道,如今为了拿下订单维持正常运转,保本甚至亏本的生意企业也做。 对于鞋服箱包等中国劳动密集型企业来说,生产成本上涨已成为一种常态,如今让企业更为揪心的,是外需不振及人民币汇率走强等更加难以控制的变量因素。多位参展商向记者抱怨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近期又创下新高,中国产品出口竞争力正不断削弱,对于目前正在困境中挣扎的中小企业可谓雪上加霜。 中国工程机械外忧内患 中国制造在国际市场处境艰难,而在国内目前发展也不好。 2012年工程机械行业景气下滑,市场需求不足,市场竞争激烈。一些企业更是采取了激进的销售策略,加大融资租赁力度,以低首付、零首付等方式抢占市场,这使企业陷入价格战的恶性循环中,在下游企业资金收紧的情况下,企业应收账款大幅增加,现金流日渐紧张。 |
会员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