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建筑机械 综合机械 查看内容

从工程机械企业来解读富士康事件

2013-8-28 23:03|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100| 评论: 0

摘要:   最近的这几年,对于富士康这个代工王国来说,可谓多事之秋。   2010年,在不到5个月的时间里,就有10多位员工选择了以自杀这样的极端方式,告别这个曾经让他们满怀希望的地方。   2012年9月23日23时持 ...

  最近的这几年,对于富士康这个代工王国来说,可谓多事之秋。

  2010年,在不到5个月的时间里,就有10多位员工选择了以自杀这样的极端方式,告别这个曾经让他们满怀希望的地方。

  2012年9月23日23时持续到24日凌晨5时,富士康太原工厂发生大规模工人群殴事件,10万人的工厂有几千人参与其中,造成40人受伤。而在随后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富士康郑州工厂又发生了群体罢工事件,据悉,这次罢工是因为产品质检员与工人产生争执,并最终升级为大规模肢体斗殴事件。面对乱局,工厂管理部门未能及时出台有效对策,听任事件发展。最终结果就是工人罢工,工厂停产。

  真不敢想象,未来的某个时间这样的群体事件还要上演吗?每一个人心中肯定都会有自己的答案。那么究竟是何种原因导致这些群体事件的频发呢?那么,就请您跟随笔者一起去探寻事件背后的原因。

  富士康事件频发 追根究底是“人”的缺失

  首先请大家注意,这里的“人”并非指人的数量,而是企业对于员工,这一个个活生生的人的“尊严和价值”的认识。

  诚然,企业要发展离不开员工,员工要生存自然也离不开企业。富士康集团,隶属于台湾鸿海集团,是最早移师大陆的台湾企业,它拥有68万名大陆籍员工,年销售额曾多次超过4000亿元人民币,从2002年开始一直是中国大陆“出口冠军”。在长期作为世界代工基地的中国大陆,富士康一直被称为“代工王”。

  近些年来,富士康更是把代工工厂频繁地转入内地,而当地政府更是将富士康工厂项目当成了解决就业、推动经济的“灵丹妙药”,各种优惠政策的倾斜,甚至有些学校硬性安排学生到富士康的工厂里进行所谓的“社会实习”。

  然而,就在富士康开足马力,为一流的IT商赶制一批批电子产品的时候,它内部也频传不和谐的声音。富士康实行的是军事化的管理,然而你毕竟不是真正的军队,在没有解决好员工思想问题之前,这种“硬性”的军事化管理,势必要遭到员工抵触的情绪。以这次太原富士康群体罢工事件来说,如果不是以前富士康的保安团队在广大员工心里留下的了阴暗、不良的印象,那么这次员工团队又如何能做到如此的齐心?如此的“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呢个?

  
富士康近几年来群体事件频发

  在产品生产线上的管理问题就更多了。那一条条高速运转的流水线,本来已经使每一个员工的神经高度紧张了,如果在此基础上所有的管理人员都那么“简单、粗暴、不讲情理”,那对抗也就在所难免了。如同这次郑州富士康群体罢工事件,本来无休止的加班就很容易引起员工的不满,而这次为了赶制iPhone5,减少掉漆情况的发生,富士康采用了更加严格的产品质量检验制度,而员工并没有得到相对应的培训。这样的做法让很多工人加班赶制的iPhone5并不符合新的产品质量检验制度,既然东西不合格,那么员工应得的利益也因此受损,一时间劳工双方关系极度紧张,直到矛盾逐级上升,最后导致了肢体冲突和罢工。这就是古语所讲的“不教而诛”的典型。

  看来,要成就一个真正有“品质”的企业,企业的文化的建设是必不可少的。企业文化价值的精髓应该是渗透到企业生产、销售、管理的各个环节。

  从大陆各地的富士康工厂来看,高科技化的园区建设、便利的内部购物环境、多样的娱乐项目设施,甚至厂区的外部都有政府统一配套的交通线路支撑,这些确实都是企业为员工之所想而做的。然而富士康还是遗漏了企业文化建设中最基本的一条,就是要把一个个员工当作“活生生的人”来看待。企业对于员工的个人尊严和价值的尊重和认同,才能够真正让员工与企业的心贴在一起,由此员工对于企业文化的认同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了。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