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奥运看 中国工程机械如何由大变强
北京时间8月13日,第30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于“伦敦碗”成功闭幕,中国代表团以38金27银22铜,创中国代表团在境外参加奥运会的最好成绩。然而在欢欣鼓舞之余,如此佳绩带给国人更多的依然是深思:我们的体育举国体制还要走多久?中国体育实现由大国到强国的转变还要多久?而此问题同样适用于中国的工程机械行业,经过飞跃发展的黄金十年,中国工程机械市场成功超越北美、日本、西欧成为全球最大的工程机械市场,但是如何做到从“最大”到“最强”?这条路看起来似乎遥遥无期。
“精英化”发展力助中国崛起 从洛杉矶奥运会上许海峰零的突破,到伦敦奥运会中国金牌总数超过200,中国体育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内不仅成功甩掉了“东亚病夫”的帽子,更是一跃成为世界公认的体育大国,在各种国际赛事中摘金夺银,一次又一次站上最高的领奖台。 总结中国体育的成功经验,居首功的当属“举国体制”,即借助国家的高度重视和有效组织,集中人力、财力、物力来统一配置全国竞技体育资源,并将此资源分配给遴选出的少数“精英”份子独享,助其在短时期内迅速提升,最终达到在各类国际重大比赛特别是奥运会上夺取更多奖牌的目标。 仔细分析,其实举国体制的“精英化”发展之路不独在体育界盛兴,甚至在全社会各个领域都能找到影子,比如“两弹一星”的问世、比如东部沿海的率先改革开放、比如神舟上天及蛟龙下海。应该说“精英化”的发展模式在中国由“一穷二白”的薄弱底子上迅速崛起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更借以向世界证明了“中国人不比世界上任何人种差。” 神九飞天:举国体制的“精英化”助推中国高精尖领域不断突破 工程机械行业的发展与此异曲同工。发展初期,行业中绝大多数都是国资背景的企业,凭借政策、资源、市场上的多重支持在与外资企业的对抗中坚持下来,为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崛起打下了坚实基础。后来,一批卓绝人才脱颖而出,凭借超前的眼光、先进的管理理念以及独特的个人魅力引领各自企业迅速发展壮大。 然而“精英化”发展之路终非长久之策。 在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上,借助天时地利人和之势,中国甚至一跃成为第一金牌大户,但现实却残酷地显示国内青少年体质在逐年下降; 从神舟一号飞天到嫦娥二号探月再到蛟龙探海,中国在高精尖领域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突破,与欧美日比拼也丝毫不落下风,然而遍及世界的“中国制造”却往往是粗制滥造的代名词; 具体到工程机械行业,在几大龙头企业的引领下,在历经多年的高速发展之后,中国市场一跃成为世界最大的工程机械市场,更有越来越多的企业成为世界工程机械50强榜单的常客,然而关键零部件等核心技术却始终受制于人,这让国内企业在竞争中始终底气不足。 |
会员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