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建筑机械 综合机械 查看内容

卡特彼勒:再制造重点在流通环节给予扶持

2013-8-28 23:07|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248| 评论: 0

摘要:   日前,全球最大的再制造商之一卡特彼勒,迎来了在华发展的两件大事――一是与玉柴的合资企业玉柴再制造工业(苏州)有限公司在苏州正式开业,这是卡特彼勒在中国投入运营的第二家再制造工厂,也是在亚太区的第三 ...

  日前,全球最大的再制造商之一卡特彼勒,迎来了在华发展的两件大事――一是与玉柴的合资企业玉柴再制造工业(苏州)有限公司在苏州正式开业,这是卡特彼勒在中国投入运营的第二家再制造工厂,也是在亚太区的第三家工厂;二是卡特彼勒再制造工业(上海)工厂的二号厂房投入使用,完成了2005年卡特彼勒在中国成立的第一家再制造工厂规模扩大一倍的工程。

  借此机会,本报记者在北京采访了卡特彼勒负责再制造和零部件事业部的全球副总裁GregFolley先生和卡特彼勒全球矿业及亚太区再制造总经理李征宇先生。

  
卡特彼勒负责再制造和零部件事业部的全球副总裁GregFolley先生在北京接受记者采访

  再制造业务在中国得到认可

  根据美国密西根大学的一项研究,以气缸盖为例,再制造气缸盖相对于新制气缸盖可以减少61%的温室气体排放,减少86%的用水量,减少85%的能源消耗,同时在再制造过程中提高82%的生产安全性。GregFolley表示,再制造服务是卡特彼勒业务模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保障卡特彼勒客户在产品生命周期内拥有最低的购买和使用成本。

  作为拥有40年再制造历史和经验并且是最早进入中国市场和第一家在中国设立再制造工厂的全球500强企业,卡特彼勒于40年前即在美国建立了第一家再制造企业。2003年开始,卡特彼勒再制造业务在全球范围内迎来了快速发展期:在全球增加很多新设施,包括在英国和美国的中西部以及在亚洲中国等地方,都建立了新的工厂。

  回顾卡特彼勒在中国的业务发展,GregFolley介绍,2005年,卡特彼勒的上海再制造工厂成立,同时也是中国第一家再制造企业建立;2006年时,卡特彼勒与中国国家发改委就再制造项目签订了谅解备忘录;2009年12月,卡特彼勒再制造上海工厂被国家工信部批准为再制造的试点企业;2010年4月,由卡特彼勒(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与玉柴合资成立的玉柴再制造工业(苏州)有限公司成立,这是卡特彼勒在再制造领域的第一家合资企业,也标志着卡特彼勒继续深化在中国的再制造业务发展。

  GregFolley高兴地表示,在2010年国家发改委等十一个部委联合出台的意见书里,再制造被定义成循环经济的高级形式,同时再制造产业得到国家“十二五”规划的认可,列入国家“十二五”规划重点发展的项目。

  没有旧件等于没有再制造产品

  从全球范围看,卡特彼勒再制造业务在全球有超过5000名的员工,分布在全球18家工厂,有超过6000多种的再制造产品。2011年,卡特彼勒再制造业务一共生产了220万件的再制造产品,这些产品包括发动机、发动机的零部件以及变速器等。通过再制造,目前卡特彼勒一共回收利用了约6000万公斤的旧件,大大减少了材料的浪费。

  记者从GregFolley的介绍中了解到,之所以能够在再制造领域保持领先,缘于卡特彼勒的机器设备从设计之初就把再制造的理念融入其中,它允许卡特彼勒的用户使用产品时能够产生最少的使用和维护成本,从而在整个产品生命周期中,能够得到最低的购买价格,以及此后整个过程中的维护成本。因此,再制造应该说是卡特彼勒在销售产品时的一大卖点。

  没有旧件等于没有再制造产品。卡特彼勒很清楚,对于整个再制造发展环节中最重要的一个点,就是要得到旧件。在卡特彼勒的再制造商业模式中,用户通过把旧件交付给卡特彼勒,即能从代理商那里得到约40%的押金退还。整个过程中客户只付出了60%的新品价格,就使用了完美如新的再制造产品。在为客户节约40%成本的同时,卡特彼勒也从客户那里得到了充分的旧件。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