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并购中不可回避的 品牌定位难题
从2008年至今,随着全球经济危机的不断深化以及欧债危机日渐加剧,世界经济格局正经历着重新洗牌的过程。从众多媒体的报道中我们不难发现,欧洲一些老牌公司正经历着经济发展史上最为严峻的考验,就连一些行业巨头也开始举步维艰,濒临破产的边缘,海外市场上可谓是哀鸿遍野。 同时,由于中国经济相对一枝独秀,给本土企业走向全球市场提供了百年难遇的机会,所以这几年被称为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年”.然而,对于许多刚过成年礼的中国本土企业而言,如何驾驭海外有着数十年经验积淀的高端品牌,却是一道不太好解答的问题。在这里,笔者想就此谈一点自己的看法,希望能对诸位读者起到抛砖引玉之效。 关于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存在着两种声音两种态度:一种是悲观论,谈到海外并购,就有些谈虎色变,因为过去失败的案例不胜枚举,造成杯弓蛇影效应蔓延开来,似乎海外并购就是头脑发热的大跃进和自不量力。殊不知,海外并购的失败,不是唯有中国企业才遇到的问题,而是世界企业共同面对的难题。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海外并购是系统性风险,不仅仅是个体投机。此外,还有一种是盲目乐观主义,在没有修炼好内功,未能看清形势和摸清对方底细的情况下盲目出击,最后落得个沉沙折戟的下场,大伤元气。客观形势是,中国走向海外市场,融入全球经济并成为产业的排头兵,是大势所趋。 笔者认为,中国企业的海外扩张,合适的进入时机和品牌战略至关重要。本土品牌要想走向国际市场,一定是建立在坚实的国家软硬实力结合的基础上,才会落地生根,卓有成效。从这个角度讲,最佳进入时机要从2010年算起,即中国成为与美国比肩的两大核心经济体,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核心发动时。这充分说明中国这张名片,在国际舞台上开始有了举足轻重的分量。这为中国本土品牌走向国际化,迅速被国际市场接受和认可,奠定了坚实的品牌落地基础。 谈到品牌管理,有一位国际顶级的营销大师是不能绕过的,他就是定位理论之父--艾里斯,多年前他和特劳特先生合着的《定位》一书风靡全球,其核心思想就是不断强调“定位”的观念,就是某个品牌对消费者心智资源的占有。看清看透其品牌的核心价值到底是什么,以及如何去维护。唯有想清楚,做明白以上提出的问题,才能真正有效聚焦资源,在这场品类战中胜利突围,独树一帜。 |
会员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