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卡新军的突围 能否撼动重卡市场格局
这是一份长长的名单,以后还有增加的可能。 大运汽车、联合卡车、徐工科技、长安重汽、力帆骏马、广汽日野、恒天重工、精工汽车、云顶重卡、赵龙重卡……不管你听没听说过,他们大多在近三年内进入人们的视线,尽管他们之前在造摩托车、轿车、农用车、零部件,有的甚至跟汽车毫无关系,但他们的目标一致:进军重卡! 虽有春兰、凌野失败的前车之鉴,这些重卡新军依然对前途充满信心,但事实上重卡制造领域人丁兴旺的背后,却各有各的不幸,也各自怀有不同的目的。 而在这一轮重卡冲击波之后,造车冲动下的重卡新军要想突围,在别人已经打拼多年的领域跑马圈地,甚至进入“前十俱乐部”并没那么容易。 无疑,目前重卡市场的竞争已与十年前不可同日而语,这些重卡新军要想站稳脚跟的难度可想而知,在产品同质化的趋势下,他们必须在营销和品牌打造以及差异化的产品策略方面亮出各自的招数。 不管以后能否取得真正的成功,在这一拨重卡新军中,大运重卡和联合卡车等的表现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大运急行军 “风驰电掣,大运摩托”的宣传语曾经充斥各大电视台的广告,这让人们记住了“大运”这个品牌,不过只知道大运就是做摩托车的企业。 事实上,早在2005年大运摩托投产之前,大运汽车工业园已在2004年开建,但由于种种原因,大运汽车的计划暂时搁浅,直到2007年山西大运汽车制造有限公司才正式成立。 显然,相比摩托车而言,造汽车更有利可图。大运集团董事长远勤山对此的解释是:“选择进军卡车市场,也不止是有利可图这么简单,更是因为这个行业的竞争还不够激烈,尚有大运汽车的用武之地!” 在2009年大运重卡投产之前的五年时间,大运一直在做“基础课”:建成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冲压、焊装、涂装和总装四大工艺生产线,提高工艺水平,同时对重卡产品不断试验、完善,而这些工作一直在悄悄进行。直到大运重卡的自卸车、平板车和牵引车三款产品在北京车展上亮相,人们才恍然大悟:这家做卡车的企业原来就是那个做摩托车的。 之前对大运摩托的经营已经取得成功,销量已稳居国内前十名,且出口到了很多国家的摩托车市场。在树立品牌方面,远勤山欲再复制大运摩托的模式,即强势的广告投放以及推动生产力的“营销革命”. 在大运之前,重卡产品的宣传主要针对特定人群开展,各厂家主要选择在专业汽车刊物发布技术类测评、高速路上设置巨幅广告牌、以及在煤矿和工地集中的区域市场举办巡展活动等。大运打破这种常规,除了以上述方式宣传,也在普通大众群体宣传,如参加车展并重金投放电视广告,据悉大运重卡在产品上市当年就投入1.5亿元巨资广告费塑造品牌,这在全国重卡领域还是首家。 于是,在各个电视台上又经常看到了大运重卡的广告。在大运汽车的官网上,甚至详细列出了大运重卡在各大卫视的广告排期表。据远勤山介绍,在中央台黄金时段,每天晚上都有大运的广告,除了重大活动以外,365天起码每天都有。 这种密集的广告投放,除了给消费者树立大运汽车的品牌形象和产品印象外,也吸引了全国各地的优秀经销商加盟,目前经销商已达300多家,其一级服务和二级服务网总数达到1000多个。为留住经销商,大运汽车为他们提供了更优惠的商务政策,未来 三年甚至不惜亏损5亿元。 |
会员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