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建筑机械 综合机械 查看内容

中联重科:与世界联网 创东方神话

2013-8-28 22:42|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133| 评论: 0

摘要:   二十年前饱经风霜的孕育,二十年后享誉全球的骄子,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联重科)从创立时50万元借款起家发展至今,年收入超过800亿元,世界为之赞叹不已。而今,中联重科仍在续写着自己的传奇,内 ...

  二十年前饱经风霜的孕育,二十年后享誉全球的骄子,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联重科)从创立时50万元借款起家发展至今,年收入超过800亿元,世界为之赞叹不已。而今,中联重科仍在续写着自己的传奇,内源式发展与外延式扩张并进,技术创新与服务优化共举,为下一个美好的二十年描绘蓝图。

  并购 助力中联重科大发展

  中联重科从一个8名科研人员创立的小公司发展到现在最具全球竞争力的中国企业,经历了二十年的风雨历程。在过去的二十年间,中联重科先后成功主导9次跨国界、跨地域的重组并购,逐步成为国内工程机械行业的龙头企业。

  2001年~2003年,中联重科先后收购了湖南机床厂、中标实业、浦沅集团三家企业,这一系列并购,丰富了公司的产品线,同时也迅速扩大了企业规模。2008年,中联重科发,连续并购了陕西黄河工程机械集团、湖南车桥厂、华泰重工、信诚液压和意大利CIFA公司。经过这一轮并购,更加奠定了中联重科的行业领先地位,尤其与意大利CIFA的结合,使中联重科成为全球最大的混凝土机械制造商,在公司的发展史上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2011年,中联重科以60%的速度高速增长,销售额超800亿元,在全球工程机械行业里的排名达到第八位,较2010年上升2位。


千吨级起重机

  以市场为导向 自主研发先行

  在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上,中联重科秉承了原建设部长沙建设机械研究院雄厚的科研沉淀,形成了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建设机械关键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混凝土机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级城市公共装备技术研究院、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五位一体的高端创新体系。公司目前生产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13大类别、86个产品系列,700多个品种的主导产品,是全球产品链最齐备的工程机械企业。

  在混凝土机械领域,中联重科有着强劲的技术研发实力。中联重科副总裁、中联重科混凝土机械公司总经理陈晓非向记者介绍:“我们在今年推出了中联-CIFA二代复合技术升级产品,其中一大亮点就是采用了全球领先的碳纤维复合材料臂架技术,通过材料的进步推动行业的进步。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强度是钢材的四倍,重量仅只有钢材的20%,所以我们在符合国际标准并确保安全应用的前提下,能够设计出用最少轴桥数的底盘承载更长臂架上装的高性能产品。”

  据了解,碳纤维复合材料在强度、重量、稳定性等方面都有出色的表现,已在工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未来两三年内,中联重科的碳纤维复合材料将会在工程机械领域中得到普遍应用。陈晓非自豪地说:“到目前为止,全球工程机械领域中,只有中联重科掌握了碳纤维复合材料的核心技术。”

  这仅仅是中联重科众多新产品中的一项。在混凝土机械领域,中联重科建立了跨地域、跨国界的产品协同创新研发平台,该平台以技术集成、高位嫁接、全球合作、上下延伸的新产品研发模式,有效整合中联重科的全球资源,在产品研发、工艺革新、战略采购、市场渠道等多方面进行深度融合。

  在这个基础上,公司通过所拥有的一批特有的混凝土关键技术,年度开发新产品百余款。2011年,中联重科混凝土机械公司申报专利300余项,其中发明专利105项,研发的混凝土机械创造了多个中国第一以及世界第一的记录。例如将号称“糯米团子”的C120超高强度混凝土泵送至高达417米的深圳京基顶部的高强度混凝土超高压泵送技术,代表中国企业率先解决了高标号、高强度、高粘性混凝土泵送作业的世界施工难题;公司研发了全球唯一采用非常“6+1”结构的7节臂80米碳纤维臂架泵车,刷新了新的吉尼斯世界纪录,实现了重大技术创新,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更为重要的是,该泵车一经下线便受到混凝土行业客户的高度关注。

  陈晓非表示,混凝土机械公司成立了跨职能部门的项目团队,贯穿整个产品开发流程,实现对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管理,这样的管理架构模式使中联重科真正做到了以市场为导向,获得了强大的组织支撑,提高了资源利用率。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