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建筑机械 综合机械 查看内容

“订单慌”连“用工荒” 中国制造待转型

2013-8-28 22:46|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173| 评论: 0

摘要:   欧债危机仍在持续发酵,迟迟未能解决的危机牵动着众多外贸企业的心。新华社记者近日走访广州、东莞、阳江等城市,在世界制造业基地感受到了凛冽的寒风。欧盟市场需求的萎缩已经波及中国制造业企业。多位企业负责 ...

  欧债危机仍在持续发酵,迟迟未能解决的危机牵动着众多外贸企业的心。新华社记者近日走访广州、东莞、阳江等城市,在“世界制造业基地”感受到了凛冽的寒风。欧盟市场需求的萎缩已经波及中国制造业企业。多位企业负责人表示,2月24日存款准备金率下调后,市场资金紧张压力将有所缓解。但是危机仍在蔓延,外贸企业“订单慌”连着“用工荒”,转型升级实现“脱胎换骨”已刻不容缓。

  订单“生命线”收紧

  2月初,记者在东莞市桑园工业园美尔敦塑胶电子玩具厂看到,8栋7层的宿舍楼空着4栋,在其余4栋宿舍楼中,只有部分楼层住满了工人。“欧债危机的影响很大,工厂订单比往年同期减少60%.”美尔敦塑胶电子玩具厂厂长邓美华说。

  一些规模较小的企业抗风险能力较弱,“订单荒”的情况更为严重。记者走进东莞市一家纸制品加工厂时,看到工人们三五成群地围在一起下棋、玩扑克。

  即便是订单较为充裕的企业,日子也同样不好过。“现在企业的整体订单量还可以,但欧洲的订单量有下降的趋势。以前欧洲的订单每月5万件以上,现在每月在2.5万件左右,欧洲市场的未来前景不明朗,我们担心做得越多亏得越多。”广州市锦淋皮具有限公司董事长林伟说。

  几家欢笑几家愁

  记者在珠三角走访多家劳动力市场时,发现“利润变薄”“招工难”“用工难”是传统企业反映的普遍问题,但是一些提前转型升级的企业则在欧债危机的风浪中勇立潮头。

  “订单减少了六成,但是仅有的订单还招不到人来完成。”邓美华说,“至少还要招1600人才能按期完成订单,往年开工以后每天可以招到100人,现在每天招10个人都困难。”

  同时,小微企业融资难和融资贵的局面仍未得到根本改善。

  除了原材料、劳动力、融资成本增加等国内因素外,外贸企业在与外商谈判中,还面临“价格话语权”难以行使的困境。惠州市大正企业管理服务有限公司发展部副经理张鸿星说:“我们想提价,但是现在欧洲客户的日子更困难,增加的成本只好自己承担。”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一些主动转型升级的企业,在危机中提升了竞争力。宝马利汽车空调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江春燕告诉记者,公司实施“科技兴企”战略,研发出户式中央空调和商用空调微通道系列产品50多个,这些产品将成为公司未来新的利润增长点。阳江十八子集团总经理李积回说,企业掌握了原材料钢材的生产,大大降低了成本,同时顺应市场化需求不断创新,推出系列“刀文化”产品,预计近几年的销售将保持15%的增幅。

  专家建议运用金融工具避险

  专家认为,2012年,欧债危机还将继续发酵,欧元将受到考验,制造企业可主动运用金融工具避险,在阵痛中实现转型升级。

  专家建议,从短期来看,企业可运用金融工具规避外贸风险:一是企业在接订单的时候要看到欧元波动的风险,明确结算期,提前锁定结算期欧元对人民币的汇率。

  二要适时改变结算币种,比如在美元复苏保持相对稳定时,可尝试采取美元结算。三是广泛采用远期结汇、人民币对外汇期权等金融工具规避汇率波动风险。

  为了应对欧债危机和汇率波动带来的风险,一些金融机构开发出相应的金融产品。如建设银行的“欧贷通”可帮助企业降低融资成本,企业还可以到银行度身定制内外贸一体化的供应链融资方案。

  从长期来看,多方形成合力,推动中小企业转型升级,是中国制造业继续拓展的必由之路。业内人士认为,欧债危机的考验是长期的,转型升级的过程必然是痛苦的,企业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