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机械收购潮起 未来十年格局仍难以改变
七年前,徐工集团工程机械有限公司(下称徐工)拒绝了世界机械制造行业巨头美国卡特彼勒公司抛来的橄榄枝,曾与后者有过一段失败的合资合作经历的徐工担心,被其收购恐怕导致自有品牌消亡。 如今,收购的风向正在反转。据财新《新世纪》了解,徐工正在与全球第二大混凝土机械公司施维英集团(Schwing)洽谈收购事宜,接受本刊采访的多位行业人士均预测,徐工对经营情况极糟的施维英很可能实施的是全资收购。 全球经济危机末期的2009年,中联重科以“蛇吞象”之势拿下全球第三大混凝土机械公司CIFA,一举从偏居湖南一隅的产业链中低端公司,进入国际全产业链市场,勾起了中国工程机械企业更大的海外收购胃口。 在新一轮欧债危机的席卷之下,更多的机会来了。2012年刚开年,三一重工(600031.SH)宣布联合中信产业投资基金,出资3.6亿欧元收购全球混凝土机械排名首位的德国普茨迈斯特公司100%股权,其中三一重工占股90%.有评论者称,这一中资公司海外收购已不再是“蛇吞象”,因为三一重工自身体量已远超被收购的国际行业巨头。 几乎与此同时,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000528.SZ,下称柳工)也最终敲定了对波兰HSW工程机械业务单元项目的收购。一年前,柳工宣布收购HSW公司下属工程机械事业部及HSW全资子公司Dressta全部资产。去年6月底,正准备在华沙召开庆功宴的柳工,却遭遇中海外波兰高速公路索赔事件(参见本刊2011年第29期封面报道“怎样搞砸海外项目”)的负面冲击,收购被迫搁置。经历数月谈判,柳工最终以人民币3.35亿元的代价以及偿还调减负债等方案,获得了收购案的实质性进展。 从与外资竞争国内市场,到投资海外建厂,再到走出去收购跨国知名企业,这是否意味着中国工程机械企业真的有能力逆转全球产业格局? “这个现象只能说明中国工程机械企业的国际化才刚刚开始。”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协会副秘书长王金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在未来十年,全球工程机械行业的格局都不太可能因为中国而改变。 |
会员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