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建筑机械 综合机械 查看内容

多家A股工程机械企业拟赴港上市

2013-8-28 21:46|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421| 评论: 0

摘要:   去年底以来,A股工程机械企业掀起一股赴港上市势头,中联重科、徐工、三一等多家企业完成或筹备进行港股IPO,布局国际化战略成为这次集中赴港二次上市的主要目的。尽管历来与A股估值水平存在差异,但地理优势、国 ...

  去年底以来,A股工程机械企业掀起一股赴港上市势头,中联重科、徐工、三一等多家企业完成或筹备进行港股IPO,布局国际化战略成为这次集中赴港二次上市的主要目的。尽管历来与A股估值水平存在差异,但地理优势、国际化程度以及市场容量等方面都使香港资本市场成为最佳选择。

  多家A股企业计划赴港上市 布局国际化战略为主因

  相比于之前以金融、能源矿产、房地产等行业的企业为主流,自2010年年底开始,A股工程机械行业掀起了一股赴港上市的势头。根据ChinaVenture投中集团旗下金融数据产品CVSource统计显示,2010年12月13日,中联重科(000157.SZ;1157.HK)正式挂牌港交所主板,发行股票8.70亿股,募集资金130.26亿港元。2011年1月5日,徐工机械(000425.SZ)宣布计划赴港上市,并正式启动H股筹备工作。几天之后的1月13日,三一重工(600031.SH)宣布将登陆港交所,计划融资额达10亿美元。此外,去年才在上交所上市的郑煤机(601717.SH)在今年9月也宣布拟发行H股。

  究其原因,布局国际化战略成为这次A股工程机械企业集中赴港二次上市的主要目的。根据中联重科H股招股说明书显示,此次发行所募资金中有49.6%将被用来拓展海外业务、设立海外研发中心以及补充海外业务运营资金等;徐工机械及三一重工在公告中均表示此次H 股融资的主要目的为拓展海外业务、推动国际化进程;郑煤机则在公告中称,此次H股融资将主要用于建设海外生产、营销与服务网络,建立国际化研发平台等。

  与此同时,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在“十二五”规划中也开始着眼于为我国工程机械行业的国际化发展奠定基础:“推进我国工程机械产业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初步形成具有国际前沿水平的主机产品、基础技术、功能部件的研发与制造体系。主要产品达到国际平均先进技术水平,实现我国工程机械产业由粗放型、模仿型、数量型向科技创新、质量、效益型的转变。”

  在此背景下,扩大产能、加快国际化布局也就成了各大工程机械企业纷纷启动再融资的主要动力。而香港资本市场无论是在地理优势、国际化程度以及市场容量等方面都使其成为最佳选择。

  H股估值相对较低 香港基金面容量巨大

  相比于A股市场普遍存在的高估值现象,香港投资者较为谨慎,因此在对于机械设备行业的估值水平也相对较低。根据ChinaVenture投中集团旗下金融数据产品CVSource统计显示,在最具可比性的2009年、2010年及2011年至今,港交所主板给予机械设备企业的估值最低,其平均上市当天市盈率(TTM)分别为21.34倍、27.32倍、20.84倍;相比之下,深交所创业板给予的估值最高,其平均上市当天市盈率(TTM)分别为78.03倍、73.09倍、49.30倍;此外,即使是A股三大板块中平均估值最低的上交所主板,其平均上市当天市盈率(TTM)分别比港交所主板高出103.83%、65.59%、73.03%.

  尽管在估值水平上更趋保守,但相比于A股市场资金面的近乎枯竭以及赴美IPO时间窗口的关闭,作为全球金融中心之一的香港资本市场仍拥有得天独厚的资金优势。根据ChinaVenture投中集团旗下金融数据产品CVSource统计显示,除去2007年暂无机械设备企业赴港上市,以及2009年12月中国重工A股147.23亿IPO的特例,在港IPO的机械设备企业平均单笔IPO募资金额均高于A股市场,特别是2010年该数据高出140.61%,为近年来最大差距。

  据公开资料显示,中联重科挂牌港交所,募集资金总额达到150亿港元,为近年全球工程机械企业最大的一笔公开融资。其中,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GIC)及索罗斯香港基金公司均通过国际配售认购。虽然目前包括香港在内的全球主要资本市场普遍表现疲软,但徐工机械和三一重工宁愿推迟IPO,也依然坚持分别为12亿美元、260亿港元融资计划,显示出其对于企业自身价值以及香港资本市场的信心。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