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重汽集团发展绿色能源重卡
以超级卡车越野大赛为展现方式的“品质之旅”正在向纵深发展的同时,陕汽的“绿色之旅”也开始悄然突进。 6月29日,内蒙古乌海。12辆由陕汽德龙F3000四驱越野重卡改装而成的赛车在金沙湾赛车场一字排开,开始进入全国超级卡车大赛乌海站沙漠比赛的倒计时。与此同时,远在千里之外的西安,由陕西重汽牵头,联合新疆广汇、中石油等七家单位共同发起的《中国绿色经济新能源重卡联盟公约》正式发布。如果说超级卡车越野大赛是陕汽一贯坚持的 “品质之旅”的一种有效的展现方式,那么这个《公约》的发布,则将陕汽近年来悄然进行的绿色新能源汽车研究的成果推向了前台。 抢占战略制高点 此次,陕汽成为中国绿色能源重卡战略联盟的牵头单位并不是偶然。 早在十年前,陕汽就率先启动了天然气产品的研发工作,注册成立了兰德新能源公司,建立了国内首个重卡新能源实验室。 陕汽集团董事长方红卫告诉记者,在“十一五”期间,陕汽先后承担了国家“863”新能源商用车的两个重大项目课题,并且是国内首家承担国家863计划《关于重型LNG商用车产品开发》项目的企业,也是国内唯一实现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和重卡新能源科研生产的基地。 目前,陕汽已成功开发出CNG、LNG大马力天然气重卡、CNG、LNG客车底盘等新能源技术产品,并逐步形成了产业化发展格局。陕汽天然气重卡已涵盖210~380马力的牵引车、载货车、自卸车、混凝土搅拌车、非公路矿用车等,续驶里程也从200~300公里增加到了2070公里。 对陕汽而言,新能源的开发不仅仅是一个新产品的问题,而是一个战略制高点。在重卡行业竞争日趋激烈,产品竞争同质化越来越明显的情况下,开辟新的蓝海并占据制高点成为陕汽集团董事长方红卫思考的重点。正因为如此,和同行相比,陕汽的推广力度和商业化进程似乎更为迅速,一直保持该领域占有率第一的位置,德龙F3000天然气车更是远销海外,出口量名列行业首位。 截止2010年,陕汽天然气重卡取得了历史性突破,达到2000多辆,累计销量突破5000辆。2011年,陕汽的信心更足,制订了1万辆的销售计划。同时,“十二五”期间,陕汽制订了更为宏伟的目标:新能源重卡产销5万辆。 不等不靠 与乘用车的行驶路线不固定相比,商用车更有条件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因为商用车很多是点对点的运输,行驶路线相对固定,尤其在港口、矿山等地表现更为明显,建设加气站、充电站更为现实。现在很多人一说到新能源车,更多地提到的是电动车,而要知道电动车需要不断充电,在我国,大部分的用电依然来源于火力发电,需要燃烧煤炭,仍会带来污染。而我国天然气储量丰富,发展天然气汽车在气源方面有充分保障。 据记者了解,在天然气重卡的技术已经日趋成熟的情况下,目前推广的难题在于加气站点的不足。尽管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天然气加气站的建设,现已建站1800座,但目前仍不能满足需求。 中海油粤港能源发展有限公司一位人士告诉记者,目前城市加气站的建设严重滞后,很多地方政府都不批,因为地都已被卖完了,很多都给了开发商,要改变占地用途很难,地方政府对于新能源的推广也并不上心。 实际上,在节能减排的新能源战略已经成为国家战略的情况下,政府应大力支持甚至牵头建立新能源产业的联盟,主导新能源重卡的推广和普及。但是,目前尽管国家对于新能源轿车和客车有政策优惠,但对于新能源重卡的发展尚未出台具体扶持政策。对此,方红卫呼吁,在现有条件下,希望国家大力支持天然气绿色经济新能源重卡及相关产业,出台政策,惠企惠民。 当然,坐等国家政策不是陕汽的风格。参与此次发布《中国绿色经济新能源重卡联盟公约》的企业包括:陕汽集团、新疆广汇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中石油华油公司、中海油粤港能源发展有限公司、盐田港同惠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新奥能源控股有限公司车船LNG事业部、潍柴动力西港新能源发动机有限公司、张家港富士瑞特种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很显然,这一联盟的发起及参与虽然没有政府的影子,但已经是是一个强有力的天然气重卡推广链条,包括了动力研发、产品制造、改装企业、气源提供及气站建设企业、物流企业等。 |
会员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