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家斌:设备管理就是人的管理
工程机械设备是施工企业主要的生产力之一,对企业的经济效益和未来发展也会产生深刻的影响。因此,针对这种现状,苏州中材经过多方调研认为:解决上述现状的关键因素是如何提升驾驶员的工作主动性。 苏州中材建设有限公司(简称:苏州中材)的前身是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建设苏州安装工程公司, 成立于1958年,是中国中材集团旗下中材国际(股票代码:600970)骨干子公司,是一家拥有多项国家一级施工资质,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OHSAS1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具有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经营权和进出口权,拥有对外援助成套项目A级实施企业资格,企业信用等级为AAA级的大型工程公司。 公司自2002年改制以来,建立了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高效的管理机制,在水泥工程建设方面培植出了显著的核心竞争力,并成为国内水泥工程行业的知名品牌。在公司获得超常规发展的同时,苏州中材赢得了市场和社会的双重认可。 苏州中材坚持实施“走出去”战略,以国内工程辐射国外市场,积极拓展国际水泥工程市场。在立足国内市场的情况下,公司积极寻求新的增长点。近些年来,公司不断加大拓展国际市场的力度,取得了明显成效,先后承担了菲律宾、尼日利亚、越南、阿联酋、沙特、苏丹等国外多项水泥工程建设项目。随着公司承揽的越南福山水泥公司5000 t/d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总承包)以及阿联酋UCC10000t/d孰料生产线(全厂机电设备安装)的成功建成,显示了公司的实力和强大的核心竞争力。 自1958年成立以来,公司已承接完成300多条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机电设备安装工程和36条完整水泥生产线总承包项目,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知名度,现拥有主要工程机械设备:7台履带吊(100—150T)、27台汽车吊(16--65T)和 22台塔吊,分别分布在国内外施工现场。 下面,我结合公司的设备管理情况浅谈一点体会,与大家探讨。 以人为本,完善设备管理机制,提升设备使用效率 上世纪九十年代,公司的项目少,拥有的工程设备也少,最大的一台起重设备是50T履带吊,设备管理主要靠师傅带徒弟,基本谈不上系统的设备管理;上世纪末,公司为提升质量管理水平,要求加强体系建设,我部门在认真梳理、总结以往设备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了较为完善的《设备管理制度》,确定了设备三级保养的维护项目及各级岗位责任制,开始步入设备管理制度化。随后几年,公司基于市场份额的不断增长和降低成本的考虑,陆续购置了数台工程设备,新招聘了一些驾驶员。通过几年来的设备运行管理,我们感觉《设备管理制度》没有得到彻底落实,设备管理绩效并不是很好:项目经理部经常向我部门反映设备故障多,使用效率低,部分设备因此经常影响项目的正常施工,要求退车、换车、换人或使用租赁的设备;劳务供方也经常投诉部分驾驶员存在故意刁难,服务意识差,从而导致不能提高施工效率;我部门的维修人员几乎常年不停地在各个施工现场奔波;项目经理部临时租赁设备的现象急增,等等。 大家知道,工程机械设备是施工企业主要的生产力之一,对企业的经济效益和未来发展也会产生深刻的影响。因此,针对这种现状,我部门经过多方调研认为:解决上述现状的关键因素是如何提升驾驶员的工作主动性。公司的《设备管理制度》只是确定了设备维护项目,而没有对驾驶员不发挥主观能动性如何处理作出规定,即如何将设备的维护使用与驾驶员的收入挂钩。 据当时调研情况分析:驾驶员中有30%左右是拿到资格证就到公司来上班了,缺乏相应的驾驶和设备维护经验,设备出现常规故障时,这些驾驶员要么不会修,要么不敢修,有的甚至连故障的现象都说不准确;而一些有经验的驾驶员在设备出现故障时不愿动手修理,等待修理的情况较多,自觉维护保养设备的主动性不够;至于对劳务供方施工的不配合,纯属驾驶员的劳动态度问题;驾驶员的工资和奖金由项目经理部根据其表现情况进行套档、考核发放,但项目经理部不能完全识别设备状态,且公司项目之间存在驾驶员工资和奖金不均衡现象,等等。 经公司领导同意,我部门组织相关各方代表就提升驾驶员工作主动性的问题进行了研讨,在充分征求各方意见的基础上,公司于07年底颁布了《公司设备承包施行办法》。该办法的出台深受项目经理部、劳务供方和大部分驾驶员的欢迎,可以说进一步完善了我公司的设备管理制度,使公司的设备在公司内部实现了市场化,项目经理部是纯粹的使用方,对不满意的设备和服务,可随时向我部门投诉,其结果就会直接影响驾驶员的收入;该办法同样也激发驾驶员的工作和学习热情,其工作主动性和服务态度得到较大的提升。自该办法实施以来,我部门几乎没有再收到项目经理部要求换车、换人的投诉,也没有收到劳务供方对驾驶员的服务投诉,原建制修理人员的维修任务量下降了约三分之一,公司设备的利用率得到了有效提高。 |
会员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