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建筑机械 综合机械 查看内容

做好党建工作 再创机械制造业神话

2013-8-28 21:00|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158| 评论: 0

摘要:   研发生产一台全球最大的履带式起重机需要多长的时间?答案是2年半,从2008年底立项,到2011年5月28日产品成功下线,中联重科再一次创造了工程机械制造业上的辉煌。参与此次研发制造的中联员工心中都明白,如果没 ...

  研发生产一台全球最大的履带式起重机需要多长的时间?答案是2年半,从2008年底立项,到2011年5月28日产品成功下线,中联重科再一次创造了工程机械制造业上的辉煌。参与此次研发制造的中联员工心中都明白,如果没有公司党委的领导,没有党员干部的牵头,这台ZCC3200NP履带起重机的“出生”时间,可能还得往后推。对中联重科而言,这只是企业发展的精彩一瞬,从1992年仅有8个人的研究所,到今天的全球工程机械前十强,利税近80亿元的上市企业,一路走来,党建工作已经成为企业增值链上的关键环节。

  党支部种好“责任田”

  中联重科有三万多员工,十多个生产园区分部在国内和海外,销售、技术人员遍布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了确保党建工作全面覆盖,在企业重大并购重组过程中,中联党委坚持“三同时”原则,即在新并购重组经营单位的同时建立党组织、调整经营管理组织的同时调整党组织、配备经营管理人员的同时配备党务工作人员。目前,中联重科在册党员人数为3675名,下辖5个分党委、5个党总支,基层党支部130个,企业党小组306个,党的工作渗透到了企业生产的各个环节。

  中联重科党委副书记刘驰介绍,为了适应企业党建的需要,公司新当选的支委平均年龄在30至40岁之间,并多次组织干部进行集中培训,用党建理论结合企业文化来萃取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种种举措,打造了一支年轻化、知识化、复合型的党务干部队伍。

  在学习实践活动中,中联党委积极推行“一个党支部种好一块‘责任田’”的工作项目制,企业多项工作由党群组织来试点、攻关和突破。这次自主研发的履带式起重机,就是由履带吊制造分公司技术党支部带头,技术研发项目组的30名党员牵头,在工地奋战的成果。

  “要在岗位上围绕中心任务开展创优争先,要用严谨的态度研发产品。”履带吊制造分公司副总经理、党员高一平这样说。履带式起重机ZCC3200NP,是专门针对我国第三代核电站CAP1400施工吊装而开发,要求产品的最大起重量达3200吨,最大起重力矩达到82000吨米,这样的研发面临前所未有的难度,无论是材料的特性还是臂架的形式,都不能进行实物实验,只能依靠模型进行反复研究。为了做到产品数据的精确和严谨,以高一平为首的年轻党员们,在工地上日夜奋战。有的党员连母亲生病了都不曾请假离开,研发结束后才告诉高一平。

  “我当时知道后,心里很不是个滋味,中国人讲究孝顺,老人家在病床上是多希望儿子能回家看看,可他硬是没吭声。”高一平感慨的说。就是在这样的坚守与带动下,中联重科才能在短短2年多的时间里自主研发制造出全球最大的履带式起重机,为我国的重点工程建设摆脱了依赖国外进口的技术束缚。

  党员骨干创佳绩

  去年12月,中联重科H股在香港上市。自此,中联成为中国工程机械首家“A+H”股上市公司,探索出一条技术、资本、市场、管理等全方位与国际对接的新模式。公司能力大幅度提升,全球化视野更加开阔,随之而来的,则是市场井喷带来的高压。面对各方压力,中联的党员干部们挺身而出,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贡献。

  吴新民,一个在中联重科被称赞为“传说”的老党员;一个与设备打了41年交道的老专家;一个总是一身蓝色工装出现在一线车间现场的主任工程师。责任,是他一生的担当。

  年近花甲的吴新民有一句名言:“生产无小事,作为技术人员,要多做实事,多想办法解决生产瓶颈问题。”就是在这样的信念下,吴新民带领技术人员不断创造新工艺,研究新技术,研发新设备,同时对老旧设备进行维护和改造。他曾经在几天的时间里修复了40台设备,被称为“设备保护神”;曾经带领技术人员对校平机进行改造,每年为企业节约63万元。用吴新民自己的话说:“别小看一个小工装,有时候也能产生几十万几百万的大效益。”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