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推履带底盘事业部王建设 先锋班组锐意进取
2011年4月29日,在市声远舞台隆重召开的济宁市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大会上,山推股份公司履带底盘事业部轮系工厂装配一班班长王建设怀着难以言表的喜悦,接过了由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的“全国工人先锋号”奖牌,这是王建设带领的装配一班在荣获山东省国防机械电子工业系统“五一劳动奖状”之后的又一殊荣。领奖台上,班长王建设自豪地捧起这金灿灿的奖牌,此时此刻,他心潮澎湃,激动之情难抑…… 山推股份有限公司履带底盘事业部轮系工厂装配一班是一支平均年龄只有22岁的年轻队伍,“为他人,为自己,全力以赴服务市场,以安全为前提,保质保量按时完成生产任务!”这是轮系工厂装配一班的小伙子们做出的庄严承诺。“小处是细节,大处是质量”是他们工作的一贯宗旨;不怕吃苦、不怕劳累、打造一支敢打硬仗的“先锋”团队,是他们坚守的精神和信念,装配现场,八位年轻的小伙子们用永不落后的干劲儿和稳扎稳打的行动书写着轮系工厂装配一班的骄人业绩。 一、创新班组制度,体现自我管理。 “要想做成大事,先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广采百家蜜,酿一己之长。”为完善班组建设,强化班组管理,班长王建设带领装配一班按照“不走形式化、切合班组实际”的原则创新完善班组制度。在工作现场,他们设定5S管理区,划分了零部件待处理区,并对待处理件按类区分放置;制作手套定置放置点、安全帽悬挂区和作业标准担当示板。其中作业标准担当示板的内容定期进行更新,包括5S担当内容、作业指导书、作业顺序表、设备维护保养、安全注意事项及质量控制方法等,真正体现了一板多能化的管理。特别是他们制作的地标升级管理,获得了优秀改善成果奖,并在公司内得到了大力推广。 他们在抓生产任务的同时,注意用学习提升班组建设水平,不断创新,强化对管理文件、技术要求的执行力度。为了强化班组每个人的质量责任意识,他们专门划定了质量反省区,如果有人违反操作规程,就站在质量反省区内进行5分钟反省,这项独具一格的做法,有效防止了质量问题的出现,使装配故障率达到了“〇”的好成绩。针对班组成员的不良行为,全体员工开会讨论,对其进行指正并鼓励他们努力向好的方面转化。装配现场,管理示板上一份个人检讨深深吸引了我,“因为我昨天有急事,没有按规定的时间来上班,让大家在工作中多承担了一份劳力,让大家受累了,对此,我在这鞠躬,给大家说声对不起……我接受批评!”真实的文字、质朴的语言让我感受到装配一班全体人员的自检觉悟和责任意识。人们常说,制度是无形的,而装配一班的制度却恰恰相反,它是看得见、摸得着、更能体会得到的。 二、质量提高要改善,全员参与最关键。 “一切为了质量,质量是企业发展的命脉!”装配一班不仅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为了提高劳动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满足市场需求,班长王建设鼓励班组全体成员参与QC质量改善活动,如PC130托轮返修工装的改善、地标基础管理的设计、地下库重新改造利用等等,可谓硕果累累。起初的装配线进行轮体返修时,需要班组人员将一件75斤的不合格轮体搬到地面钢板上,来回搬三次,劳动强度相当大,又因磨合机工序能力不足,易造成大量轮体积压,严重影响了装配效率。见此情形,班组成员集思广益,设计了具备360度旋转吊架的提升验漏设备,新增了磨合机和流通线,善于动脑的班长还从现场垃圾堆里捡来废弃的“圆形转盘”,设计了手摇丝杠,经过一番努力,装配线焕然一新,由原来的人工搬运改为自动升降系统、由地面操作改为建立返修平台,由原始的纯手工操作改为借用便捷辅助工具,由低流通量改为高流通量,这一系列的改善,使得轮体由原来的每6分钟返修一个,提升到每3分钟返修一个;轮体在装配线上的流通量增大20%,由60个/h提高到72个/h;完成总量由450件提升到550件。谈到装配线效率的提高,班组最年轻的小伙子骄傲地说:“现在干活比以前轻松多了。”这一近乎完美的改善举措,荣获了全国机械工业优秀质量管理小组活动一等奖。 |
会员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