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落的城市”建筑沙龙于上海举行
8月2日,由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主办的“‘失落的城市?’——城市更新中设计、建设与控制的博弈”建筑沙龙在上海举行。业内资深建筑师及相关专业人士会聚一堂,围绕中国的城市更新处在什么样的历史状态、城市是否在更新的过程和结果上已经失控、城市设计在目前中国的城市更新中起到哪些作用等话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共同探讨城市更新在中国的未来发展之路。 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顾军在交流中表示,像北京、上海、广州这样的大城市,现在可拆的越来越少,城市更新已经进入到一个思考阶段。他认为城市设计应该发挥三个作用,即研究人、尊重人、引导人。他指出,好的城市设计应该是人性化的体现,能引导公众的审美观,满足需求的多样性,而政府规划部门更要从人的需求出发研究法规,这样的城市更新才能更理性。作为房地产开发业主代表,中信泰富(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设计总监李智宏认为,国内城市更新的过程,其实是向西方不断学习的过程,其中有许多值得总结的经验和教训。他认为,城市设计是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的体现,所以,城市设计要注意三点:一是必须要考虑其现实性,考虑到政府的支撑、市场的理解等;二是目标要有针对性,对开发商来讲更要注意项目的引导性;三是一定要有可操作性,充分研究工程项目建设的可行性。《城市中国》杂志主编、中国城市问题研究专家匡晓明在探讨中表示,现在国内不少城市的城市更新处于“失魂落魄”的阶段,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则处于找“魂”的阶段。那么,城市更新的真正的“魂”是什么,匡晓明认为是文化,因为文化的承载是物质空间。任何建筑首先要尊重历史,传承历史,同时要继往开来。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俊杰指出,就旧城改造来说,中国现在是处于再认识再发展的阶段。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的改造,都有许多经验和教训,应该要对这些大城市的改造进行评价,到底成功在哪里,失败在哪里,做一个反思,这样才能对二、三线城市有指导意义。他认为,城市设计的关键,必须找准一座城市与一个单体建筑之间的联系点,找到一个共同点,体现文化内涵,体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
会员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