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建筑人物 建筑评论 查看内容

中国房地产“财富”不过是货币泡沫幻觉

2013-8-28 08:51|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73| 评论: 0

简介:$(document).ready(function(){ $('.newContent img').attr('alt',"中国房地产“财富”不过是货币泡沫幻觉"); });   关于资产泡沫的问题,诡异的格林斯潘曾说过一句世界名言:泡沫只有在破灭后 ...

  关于资产泡沫的问题,诡异的格林斯潘曾说过一句世界名言:泡沫只有在破灭后才知道是泡沫。但事实上,泡沫并非不可预测和判定,国际通行判定标准至少有4套体系可以印证泡沫的存在。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需要判断的是,目前中国房地产症结的根源不是有无泡沫,而是到底泡沫到底有多大,泡沫的起因是什么?

  货币泡沫

  货币泡沫是房地产泡沫和一切资产泡沫的前提和基础,世界上任何资产泡沫和通胀背后都有货币超发的影子。

  以反映经济货币化的广义货币(M2)为有效考察标准。M 2不仅反映现实的购买力,亦反映潜在的购买力。按照货币学基本原理,一个国家经济每增长1元价值,中央银行也应该供给1元货币,超出1元的货币供应则视为超发。

  对比M2有关的几个指标:其一,截止2011年底,中国M2与GDP比值为1.89倍,而同样比值在美国为0.64倍、欧洲为0.8倍;其二,以M2和GDP增速对比看,以近十年来观察,M2增速平均是18%,而GDP是9.5%;其三,2011年底M2存量为85万亿、而2000年底则是13万亿,增长了6倍以上,而同期GDP仅增长4.7倍。M2/GDP=1.89的含义为:1元GDP有1.89元人民币支撑或流通;而美国是1美元GDP有。064美元在支撑或流通,而且美元更多世界流通。这无疑清晰表明了人民币的超发状态。其结果应该不言自明了。

  再从全球横向对比看,根据渣打银行最新发布的报告,截止到2月底,中国广义货币供应量(M2)的存量高达13.8万亿美元,是全球最高的。事实上,早在2009年之前中国就是世界第一货币大国了。

  借用货币学派奠基人弗里德曼的一句话来理解,不仅通货膨胀还有资产价格,都是一种货币现象。从货币的角度审视,中国的房地产“财富”不过是一种货币泡沫的幻觉而已。

  国际热钱

  中国房价开始的快速上涨起始于2002年,在全球一体化下与国际资本流向有直接关联。而并非巧合的是,2002年美元指数从121点一路跌至2008年的71点,跌幅超过40%。简单地说,这是国际资本巨量流动结果造成非储备货币国家,尤其是新兴市场国家通胀和资产价格上涨。不仅仅是中国,包括巴西印度等在内都在遭遇同样的问题。要么通胀、要么资产价格上涨,更多是两者同时出现。这是世界货币体系缺陷形成的“美元”陷阱。其背后就是国际资本几乎以光速流出美国,流向了主要是新兴市场的国家。

  一个基本的结论就是,国外投资和“热钱”以及国内超发的“冷货币”共同用资金推动了房价持续性上涨。可以佐证此观点的是,近十年中国房价上涨了10倍,而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经历了十年超周期牛市,平均涨幅也接近10倍。

  经济高速发展后期的一个必然经济现象

  “非理性繁荣”,是格林斯潘在1996年用来形容投机性泡沫的著名定义。以日本和“四小龙”为代表东亚各国,在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之后1997年,东亚金融危机后所显露出经济危局和房价暴跌,均证明这个“非理性繁荣”经济现象。其中日本是最有代表性的。其逻辑在于,经济高速发展后期资金积累庞大不能为实体经济所吸收,就必然会流向房地产市场,加上政府和央行的政策失误乃至错误,导致资产价格开始快速上升,并最终造成房产泡沫现象。

  住房消费异化为投资和投机行为

  所谓住房消费异化行为,也就是把住房当成投资品来投资而不再是完全的消费耐用品。在中国由于投资受到各种行政限制,投资渠道狭窄、投资品稀缺等原因,更助长和扩大了这种消费异化行为。而存款长期负利率、通胀成为投资购房行为的最强烈的心理暗示。

  房地产天然不是投资品,投资人却天然喜欢房地产。老百姓知道他们无法控制货币超发导致货币泡沫,最好的方法就是去买一块最容易“泡沫”的资产房产,这样就能让自己的房产与货币一起泡沫。

收藏 邀请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