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建筑人物 建筑评论 查看内容

高住房拥有率不是业绩是危机

2013-8-28 08:58|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78| 评论: 0

简介:$(document).ready(function(){ $('.newContent img').attr('alt',"高住房拥有率不是业绩是危机"); });   现在私人手中的住房,主要有四种,早年留下来的私房,房改房,商品房,经济适用房。虽 ...

  现在私人手中的住房,主要有四种,早年留下来的私房,房改房,商品房,经济适用房。虽然这些年商品房和经济适用房的建设突飞猛进,可是,在绝大多数的城市,它们的份额仍然难以追上新中国头五十年积累下来的房改房。几十年的积累在几年中释放,不可避免地形成了井喷,并迅速拉高了住房私有率。这就是住房自有率高企的真实面目。于是,乐观的数字背后,掩盖了诸多不乐观的现实。

  这一数字,造成对老百姓的购买力过高和房价判断的误读,以及居住条件改善的错觉,自是不在话下。但还存在一个很大的问题,即将“住房自有率”等同于“住房私有率”.事实上,“住房自有”是指住在自己购买的住宅中,而住房私有,则是除了住在“自有房”外,还要加上租赁其他私人房产来解决居住问题的人群。这两者在国际标准中是完全不同、相差甚大的概念。85.39%的自有住房率并不等同于85.39%的人有房住,这是最基本的常识。然而,如此偷换,用这种简单的平均计量算法,模糊了城市居民的贫富差距。

  此外,这种建立在现有户籍制度基础上的统计,并不能真正反映城市的现状。越来越多的城市表示,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已被视为城市的新成员。既然是新成员,那么他们的住房问题有没有受到关注呢?在城市中,这些人没有住房,而在统计中,农村可是100%的住宅私有率。一群在城市无房的“有房一族”,这种荒诞的景象其实是在延续户籍制度的不合理。随着城市化的加速,进城的农村人口有相当一部分会在城市定居,那么他们遗留在农村里的私有住宅是不是一种土地浪费呢?

  事实上,85.39%的住房自有率不仅模糊了城市居民的贫富差距,同样掩盖了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后缺房情况。当城市人口在哀叹“房奴”之苦时,农村人员所想的只是如何谋生,而房子更像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在某种程度上,住宅已经成为阻碍阶层合理流动的瓶颈,这才是更危险的信号。

  “自有住房率”不是有多大比例的居民有自己的房子,而是有多大比例的房子是私有的!从目前的情况看,“自有住房率”高不是什么成绩,更多的是危机,说明保障房供应不充足,居民不得不通过买房私有的方式安居。

收藏 邀请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