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有住房统计数据两年间猛增太假
近日,西南财经大学和人民银行共同发布报告称,中国自有住房拥有率高达89.68%,远超60%的世界平均水平。看到这则新闻,很多人都在愤怒地反驳和批判。可以理解,这个报告和很多人的观感如此不同。且不说“城市户籍受访者3996个家庭”存在调查样本过少、选择性调查之嫌,另一个值得注意的情况是,按照现今“买房落户”的原则,很多年轻人即便有买房结婚生子的刚性需求和强烈愿望,但只要户口还未脱离父母,他就算是有房者,而这样的统计显然偏离了公众对“有房”的通俗理解,很多人将“中国自有住房拥有率高达89.68%”视为笑谈也就理所当然。 2010年中金公司发布的数据称,中国家庭户均拥有住房0.74套。在短短的一两年时间里,中国家庭户均拥有住房就猛增至1.22套,这样的数据怎能让人相信? 让人尤为感到诧异的是:只要这个报告的相关参与者不是生活在真空中,他们应该会明白“中国自有住房拥有率高达89.68%”的虚妄和不切实际。这里明显存在着一个悖论:一方面,从调查报告的样本选取、调查统计,再到数据生成、结论公布,不可能所有参与者都是生活在真空里的“桃花源人士”,他们应该知道,这个偏离公众现实感知的数据公布后,肯定会引发舆论强烈反弹;另一方面,尽管心知肚明,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这样的数据还是被堂而皇之地公布了。如果不是出于“哗众取宠”的目的,那只能说明,这个调查报告可以简单粗鄙到罔顾现实。 这应该能算作“有知者无畏”.好在,这个调查报告属于学术研究的范畴,而不应成为制定公共政策的依据。怕就怕这样的数据被用于公共政策的制定,正如我们看到的那样,大学生“被就业”、工资“被增长”、房价“被稳定”的状况,屡见不鲜。按照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的说法,从近年来全国统计执法检查的情况看,虚报、瞒报、伪造、篡改统计资料的违法行为约占全部统计违法行为的60%. 统计数据失真,总是与民众的切身感受大相径庭,如何摆脱权力干预统计数据,依然是有关方面努力的方向。而在这个过程中,中立的高校、企业或者学术机构,显然应该秉承科学、中立、公正的态度,拿出严谨、细致、客观的调查数据,回应公众的期待。 |
会员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