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沫需得慢慢挤
房地产行业感冒,相关产业也喷嚏连连。 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近日发布的数据,今年一季度钢铁行业全行业亏损10.34亿元,这是钢铁行业本世纪以来发生的第一次全行业亏损。而前几日,南京一位做钢铁贸易的女老板的自杀,更给这个萧条的行业增添了一丝悲情的气氛。 前些年,在国内房地产、汽车市场火爆的带动下,钢铁行业也迅猛增长,目前我国钢产量已占世界总产量的45%,在全球前10名钢铁企业中中国就占6家。这其中,房地产对钢铁行业的贡献居功至伟。 据了解,房地产行业对钢材的需求占钢铁总需求量的1/3。而这两年随着房地产调控的深入,房地产市场从火爆转入萧条,国内建筑工程开工量萎缩,加之国家对汽车行业利好政策的退出,使得钢铁行业由盛转衰。 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作为一个极具拉动效应的产业,房地产投资的减速直接波及钢材、建材、家电、机械等诸多产业。数据显示:房地产业每减少100万平方米的建筑量,就会减少钢材需求2万吨,减少门窗需求8万套,减少卫生洁具需求2万套。而在房地产调控的阴影下,水泥行业、家装行业、建材行业、中介行业等部分相关企业是亏损的亏损、关门的关门。相关行业的遭遇愈发凸显了房地产行业的支柱地位。 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房地产的调控自有其好处。前些年与房地产同起同落的钢铁行业,其实也处在一个极大的泡沫之中:一个GDP占全球不到10%的国家,钢铁产量却占据全球的半壁江山,钢材只要生产出来就不愁卖,这显然是不正常的。 被人为催涨的需求和过快的产能扩张终归要有人付出代价。房地产调控对包括钢铁行业在内的上下游产业链的泡沫也是一个挤压的过程。在泡沫大到不可收拾之前将其挤掉,总比其因大到不可收拾而破裂要好得多。 不过,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尽管挤泡沫是必要的过程,但这个过程过于猛烈也会造成意想不到的后果。 现代经济之中,产业与产业之间筋骨相连。这两年房地产行业的宏观调控取得了抑制房价上涨的明显成果,但由此带来的上下游产业链的萎缩也对经济产生了冲击。对这样的冲击,政策制定者应当有全局的考虑和预估,哪些是属于行业正常的调整和回归,哪些是属于“矫枉过正”的过度回调。 回调过猛就会带来经济的不稳,如钢铁这样的资金密集型行业,其调整力度如果过大,就会产生债务危机,给国家金融体系的安全带来不稳定因素。而行业调整速度过快,导致的失业率上升和劳动者收入下降,也会给社会稳定带来威胁。 地方政府在实施房地产调控政策时应当多从全局考虑,在坚持房地产调控不动摇的基础上,适度进行微调,同时在商品房市场萎缩的同时,以保障房来推动相关产业需求的恢复,确保经济温和调整与平稳健康增长,确保就业率稳定。而这,是攸关民生的大事。 |
会员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