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建筑人物 建筑评论 查看内容

广东共富三大试验 值得全国推广

2013-8-28 08:37|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118| 评论: 0

简介:  两会刚过,余温犹存。   在政协会议前夕,广东省委书记切了一个蛋糕,庆祝两会顺利召开,此中有深意。   在外界看来,广东是做蛋糕发展模式的代表,而事实上,广东的共富,在全国却最为到位,远比一些 ...

  两会刚过,余温犹存。

  在政协会议前夕,广东省委书记切了一个蛋糕,庆祝两会顺利召开,此中有深意。

  在外界看来,广东是“做蛋糕”发展模式的代表,而事实上,广东的共富,在全国却最为到位,远比一些只喊共富口号的区域做的出色。他们“分蛋糕”,一样不含糊。

  广东共富,有三大经验,值得全国推广。

  非珠三角的发展体现“先富带动后富”

  改革开放前三十年,与社会经济发展战略领域的“先富带动后富”相对应的是,中国的区域发展,奉行非均衡发展战略,即,优先发展东部沿海,然后辐射到中西部。

  这种发展模式,带来了中国区域发展的不平衡,财富多集中在东部沿海,而中西部塌陷。同时,在一些经济区内部,财富过于集中在一些核心城市,而周边城市塌陷。地区之间,城市之间的“贫富分化”成为普遍现象。

  自2008年以来,中国先后将十几个区域规划,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从东至西,从南到北,几乎全在国家发展战略的棋局之中。某种意义上说,这是全国层面的共富战略。

  同时,在一些富有远见的区域,均衡发展战略的推行,亦是一种共富战略,最典型的就是广东的非珠三角区域的发展。

  此前,广东的珠三角和非珠三角之间,差距巨大。在2005年以前,珠三角城市占广东全省的比重,超过83%。就生产总值来说,产值最大的广州,超过产值最小的河源25倍。就人均收入来说,城市人均最高收入,与最低收入,亦相差两倍以上。

  珠三角边缘“三角地”的腾飞,不仅是大珠三角持续领先中国的必然选择,更是广东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

  2005年3月,广东省政府制定出台了《关于广东省山区及东西两翼与珠三角洲联手推进产业转移的意见》,各地产业转移园蜂起争雄,正式拉开了广东大规模产业转移的序幕。

  目前,广东三十多个省级产业转移工业园区,主要分布在韶关韶关、梅州、河源、惠州、肇庆、湛江、茂名、阳江、云浮等山区和东西两翼。

  产业转移,对于非珠三角城市来说,形同再造。如河源,在承接了深圳的电子等产业转移之后,最近几年崛起迅速,形成了反梯度产业转移的模式,中兴通讯等高端产业,有效规避了河源需要保护环境的难题。而韶关则通过承接广东的产业,改变了此前重工业比重过大的产业结构,而湛江,则通过承接广州南沙转移过来的石化和钢铁,其总量足以再造一个新湛江。

  非珠三角区域的崛起,不仅扩展了珠三角区域的战略腹地,延长了其产业链,更是造就了广东的整体繁荣,可谓珠三角一体化的最终拼图。

  时至目前,广东的发展,出现了强大的后劲,一个很大的因素,就是非珠三角区域的崛起,最近几年,非珠三角的发展速度,总体上超过了珠三角的发展速度,造成了广东发展的相对均衡。

  未来,随着广东一体化的推行,共同富有,将可逐步实现。而广东的普遍式繁荣,小镇式繁荣,与各个摊大饼式发展模式的城市迥异。更与部分省市只注重新区大跃进,而忽视全盘发展的模式截然不同。

  欲全国均富,必须追赶广东,欲广东均富,全省必须追赶珠三角。当非珠三角与珠三角经济发展水平接近的时候,广东的整体崛起,亦水到渠成。

收藏 邀请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