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着陆:存准率下调的节奏放慢
2月24日,央行下调存款均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久旱逢甘雨”,市场真的能解渴吗?对实体经济、楼市、股市的效果,应该说是向好的。但下调让人感觉是足够谨慎的,说的形象点,市场“都等得快尿裤子了,厕所门才打开一点”。 为什么?因为两件事情,其一,打压资产泡沫让很多人的投资或投机行为止步,市场里还蹲着50万亿规模的存款呢,苦于无处可去,但又很不甘心,正在虎视眈眈;其二,实体经济层面,消费和实业投资一方面在经济增速下挫中信心不足(环境景气不足),另一方面,价格指数尤其是CPI居高不下、融资成本过高,也打击了实业投资的实际回报率。 加息还是降息,是个两难选择。我之前一直说,货币政策的运用空间已经很小了,现在果然如此。适度放松或者定向宽松,不能以加息作为首选手段。依我看,存款基准利率该上调了,要解决“存款负利率”的问题;而贷款却应当对中小企业、微型企业扩大执行额度并提供政策性优惠了,要解决中小企业缺血的问题。银行应当缩小一下利差,返惠于民、返惠于中小企业。 货币政策在较窄的运用空间里,一方面要极为谨慎地防止经济和金融领域再出现什么不好的情况,另一方面,还要着手保稳定、促增长。所以,货币政策应当会选择在货币数量上先适度放松,但节奏会慢比少(比之去年上半年每月提一次的节奏)。这是上半年的情况。从上半年稳住经济的重要性来看,这种趋势已经确立。 所以,即使股市摆脱了熊市,也一定是个不太稳定的慢牛。楼市在“普通商品住宅标准”、“恢复首套房贷款利率的优惠”等“务实地调整”后,也会逐渐恢复普通商品住宅、保障房方面的交易量,行业的结构性调整今年上半年也可见模样,但限购不可能取消,尤其是对普通商品住宅的限购不可能取消、也不应取消。我们感受到的节奏,也是慢慢稳定住的节奏,也就是“软着陆”的节奏。至于房产税,结果一定是“雷声大、雨点小”,普通百姓是没有必要担心的。 也因此,我认为,与其不现实地盼望货币政策的“大放”,不如现实一些,探讨、呼吁和期盼财政政策的“大放”,投向“民生保障”、“三农”、“中小企业”和“保就业与收入增长”。才能最终夯实内需增长的基础,也才能最终“引导社会资金流向实体经济”。 |
会员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