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媒:解开两岸金融发展的连环套
台湾旺报11日发表社评说,“行政院长”陈冲6日就任时表示,将以两岸经贸为基础,发展具两岸特色的金融业务,并指示“金管会”统筹规画。两岸金融是两岸经济深化合作的关键,依据两岸经贸的特质,加速规画并推动两岸金融发展,政府责无旁贷。 社评说,两岸金融住来受过去民进党执政时期闭关政策的影响,起步极晚,2008年马政府上任迄今,在两岸金融合作协议及银行、证券、保险三项谅解备忘录的基础上,两岸金融开放步伐大幅加快,但是,双方金融主管部门的政策认知及关切重点显有差距,因此,两岸金融迄今仍是管制重于开放,和业者期待落差极大。 台湾和大陆都是世界贸易组织(WTO)成员,依据《服务业贸易总协定》(GATS)的承诺事项,相互开放金融业设立及办理有关业务是会员必须履行的基本义务。但是,因为两岸关系的特殊性,一方面,“金管会”从ECFA切入,为台方金融业者争取在大陆享有超过其他外资金融机构的优惠条件,如缩短或取消台资银行承做人民币业务等待期、提高参股陆银比例及落实绿色通道等。 社评说,另一方面,台方却不愿履行GATS承诺,未给予大陆金融业者和外资业者相同待遇,反而附加很多严格限制。大陆方面包括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基于策略考量,将对台湾金融业的“让利”,和台方开放陆资金融机构来台相关条件,两者绑在一起,为两岸金融相对开放设下连环套。 在马英九顺利连任且新“内阁”上任后,两岸金融从大陆单方面对台“让利”改为“换利”,显己势在必行。“阁揆”陈冲在“金管会”主任委员任内曾提出两岸金融开放“实质对等”的原则,未来要如何落实执行,无疑是打开两岸金融连环套的关键。“总统”大选后“金管会”已核准两家陆银中国银行及交通银行在台办事处升格为分行,大陆方面也相对核准在大陆四家国银升格案,这是互释善意的开始。 社评说,但是,台方银行在大陆办理人民币及各种业务限制的放宽,与开放陆银在台业务亦息息相关;陆银参股国银问题也是两岸业者极为关切的问题,皆有待双方后续协商。如何做到“实质对等”,是“金管会”最大的考验。 再者,台湾金融业者至为期待政府开放承作人民币相关业务,但这涉及到两岸货币清算机制建立及扩大新台币与人民币自由兑换范围,属“中央银行”权责范围。鉴于大陆对建立两岸货币清算机制有意采“陆港模式”,即指定香港中国银行作为和香港本地及外商银行进行人民币交易的清算行。 此一模式去年也曾被援引作为大陆与新加坡货币清算机制的建立。因此,在“金管会”已核准大陆中国银行升格为分行后,建立两岸货币清算机制的时机也渐趋成熟。“中央银行”亦须加紧步伐和大陆人民银行进行协商,并会同“金管会”全力做好各项配套措施,以利金融机构能够及早办理人民币相关业务,提升区域金融发展的竞争力。 社评说,金融事业发展事涉金融安定,两岸关系又至为特殊,因此,政府步步为营,循序推动,是正确方向,但两岸金融管理应从建立金融防火墙和决策及资讯充分透明着手,及早规画两岸金融发展蓝图及游戏规则,是政府当务之急,也是兴利防弊的有效途径。 |
会员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