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建筑人物 建筑评论 查看内容

“梁林故居”被拆凸显文保无奈

2013-8-28 08:48|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113| 评论: 0

简介:远处的马樱花树依稀看见,但被多次破坏拆毁的梁林故居已面目全非。 梁林故居内的起居室(照片由林洙女士提供)   梁林故居近日被维修性拆除了,曾经的清新小院、汇聚文学大家的太太的客厅已是一片狼藉 ...


远处的马樱花树依稀看见,但被多次破坏拆毁的“梁林故居”已面目全非。


“梁林故居”内的起居室(照片由林洙女士提供)

  “梁林故居”近日被“维修性拆除”了,曾经的清新小院、汇聚文学大家的“太太的客厅”已是一片狼藉。梁思成的第二任妻子林洙说,梁思成和林徽因在这个位于北总布胡同的宅院里完成了几乎所有的古建调研报告,它的价值不是一个老房子能代表的。然而,这样的见证也最终没能留住。是什么摧毁了已被认定为文物的“梁林故居”?文物保护背后多少无奈?谁来解决悲哀的现状?在林洙看来,“梁林故居”或难复建,但关注拆毁背后的权责问题,或许能避免悲剧的重复上演。

  没有标识的“不可移动文物”

  搜索“梁林故居”的地理位置,会得到如下信息:位于北总布胡同24号院,在路东一侧,与路西的前赵家楼胡同汇成一个丁字路口。西北角就是因五四运动闻名的火烧赵家楼遗址,现在的赵家楼宾馆。可是如果真的找来,发现很容易与它错过。院子外面已经找不到房子的门牌号,院子外墙上和蓝色的铁皮挡板上也没有任何一处“文物保护单位”的提示,标明这是一处文化名人故居,向附近经过的市民打听,得到的答复是“不知道这里有什么文物”,可谓“养在深闺人未识”。因为院内的一片狼藉,墙上的红色大字“拆”,以及把守大门的两名保安,才让人确定这就是舆论热议的“梁林故居”。

  躲过保安的阻挠进入院子,入眼的是一片残砖碎石。残破的木质门楼北面是一座三层小楼,不再是四合院式的建筑,这里便是“梁林故居”当初的庭院,再往北,就是当年起居室所在的北房了。靠近门楼的地方有一棵斜斜的树,据说叫合欢树,北京人称之为马樱花树。不知道夏天时分,是否还会像梁林居住在此的时候,花团锦簇,随风飘香。

  事实上,“梁林故居”并不是一夜之间拆掉的。有文字资料记载,上世纪60年代后期,紧挨着24号院的一片四合院被推平,建起了简易的战备房。上世纪80年代,附近开起了宾馆,几户宅院便相继被拆除,梁林租住过的24号院的土地也被开发商买下,在庭院位置上盖起了一座三层的现代样式小楼,被保留至今。也就是在这段时间,“梁林故居”古典清新的味道消失了,栽的树木越来越少,住进来的人却越来越多。也难怪,这里的住户会说,“梁林故居可以说从那时就不存在了”。2009年,因涉及商业项目,梁林故居的门楼及西厢房也被先后拆除。那一次的拆除定性模糊,但在文保人士的奔走呼吁下,拆迁被暂时叫停,只是暂时。现在,再一次被拆,还会不会只是“暂时叫停”?

  人们不禁要问谁给了拆它的权力?“梁林故居”虽然没有标识,但确实是文物。 2011年12月30日,国家文物局正式公布的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结果也显示,北总布胡同“梁林故居”已经被列入新发现文物项目,也被北京市东城区文化委确定为“不可移动文物”。然而,记者近日多次向文物监护部门询问问责情况,均没有获得明确答复。

收藏 邀请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