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的大棒轻飘飘地落
日前,国土资源部发布去年第三季度挂牌督办的4起违法案件通报,其中1起为高尔夫球场建设项目。 通报说,牡丹江市名震房地产公司违法占用1297.34亩土地和水域,建设高尔夫球场、产权式酒店和地下商城。地方国土资源局先后制止无效,直到国土资源部挂牌督办该案后才停工。黑龙江省国土资源厅要求将高尔夫球场改建成公园并处罚款,会所和管理用房整改为展览馆,并为各个建筑补办审批手续。牡丹江市给予名震房地产公司、镜泊湖国土分局负责人行政记过处分,宁安市副市长、国土局局长行政警告处分,牡丹江市副市长、国土局长诫勉谈话并通报批评。 这起轰轰烈烈的违法占地案件,看似得到了圆满解决,违法占地成公园,违法建筑变展览馆,涉案人员被处理。但仔细阅读,还是能看出一些问题。 据悉,全国共有近400个高尔夫球场,而经国土资源部审批的只有10个。除了地方和企业对高尔夫球场的“不懈追求”外,我们也看到了国土监管部门的尴尬。 我国多项法规都有明确规定,对违法占地行为,地方国土部门应责令停工并恢复土地原貌,对拒不执行的,申请法院强制执行。而牡丹江市的违法占地企业,竟然直到国土资源部督办后才停工,实属罕见。 高尔夫球场一般都是地方政府的重点形象工程,国土部门在法律、地方干涉和自身利益面前,往往“睁只眼闭只眼,下张通知罚俩款”。这样做,既不得罪地方政府,又鼓了自己的腰包。而且,即使上级追究下来,也有停工通知和罚款单这样的“挡箭牌”,很容易撇清自己不作为的责任。 在我国,引起轰动或是上级部门直接查处的案件,一般都处理得比较严重。但牡丹江市这样一个违法占地1000多亩,被国土资源部督办的大案,不但没有人因此被撤职免职,而且连最基层的镜泊湖国土分局负责人也只是受到了象征性的行政记过处分。“土地违规,罚酒三杯”原来都是真的。 对违法主体的处理,可能是地方政府和企业最愿意看到的结局了。罚款并补办用地手续,违法变合法。恐怕一阵风过后,明年或者后年,某某高尔夫球场开业周年的庆典还会举行。 打击违法行为,警醒他人,应该是国土资源部发布通报的初衷。对于名震房地产公司一案这种蜻蜓点水式的处理,不但不能让违法者引以为戒,反而会助长其他人的气焰。毕竟泱泱大国,被国土资源部督办的案件只是极少数。 当天,审计署也公布了去年下半年已办结的30起违法案件,在处理的数10人中,最轻的免于刑事处罚,最重的被判无期徒刑。 一句老话——治乱须用重典。 |
会员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