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仍是交通建设难题
2011年和2012年,我国的交通基础建设可谓“有喜有忧”。在各种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有序推进的同时,也面临着建设资金缺口较大等问题。如何引入多元化的融资渠道缓解资金紧张状况,是保障重大基础设施在建和续建项目顺利开展必须要面对的难题。 交通基础设施融资难度加大 交通运输部部长李盛霖在日前召开的全国交通工作会议上表示,在资金面趋紧的大环境下,2011年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为“十二五”交通运输发展打开了良好的开局。 交通投资再创新高。预计全年公路水路固定资产投资共完成1.42万亿元,同比增长7.1%。 公路建设平稳有序。全年新增公路通车里程7.14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1万公里;新改建农村公路19万公里;采用代建制等办法,加大援藏和援疆力度,西藏、新疆等民族地区公路建设明显加快。玉树、舟曲等灾区公路恢复重建稳步推进。云南怒江等地区“索改桥”工程有序推进。 水运建设加快推进。全年新扩建泊位642个,其中万吨级泊位99个,改善内河航道里程1091公里。 民航基础设施建设也加快推进,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90亿元,新增机场5个。 邮政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全年补建空白乡镇邮政所2536处,西藏、新疆和四省藏区邮政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 然而,贯穿2011年的货币政策调控,以及一些西部地区地方财政的配套资金落实不到位,令各地施工项目资金紧缩,面临停工。 在交通建设资金比较紧张的情况下,国家财政加大对交通的扶持力度,支持了交通平稳发展。财政部下达了车购税和成品油消费税2011年预算资金及2012年预算规模共计6471亿元,下达和追加部门预算资金共计245亿元。各地也采取增加地方财政投入、拓展融资渠道等办法,保障国家重点项目建设。 李盛霖表示,交通运输建设面临投资成本上升、融资难度加大的双重压力,资金缺口成为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中突出问题,这一形势还将持续。 记者从交通运输部网站了解到,2012年,交通运输部将积极配合财政部加快燃油税、车购税和港建费等交通专项资金的下达进度,缓解资金紧张状况。引导地方积极争取中央代发地方债券筹集建设资金,支持普通公路发展。着力解决在建项目后继融资问题,并加强预算管理,不具备开工条件的项目不得纳入预算编制。 李盛霖表示,交通系统将加强综合运输顶层设计,加快综合运输枢纽建设,提高综合运输效能;将着力构建“公路两个体系”, 即统筹发展以普通公路为主的非收费公路体系和以高速公路为主的收费公路体系,使公共财政资金更多地投向交通运输基本公共服务领域。 据悉,2012年,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将加快建设国家公路运输枢纽站场,努力缓解交通运输拥堵,实施“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公车,推动城市公交智能化建设;积极推进多式联运,重点推进集装箱、大宗物资铁水联运和江海联运提升运输组织化和集约化。 拓展铁路建设资金来源 进入2011年第四季度,铁路“融资饥渴”有所缓解。铁道部获得超过2000亿元的融资支持,以确保其在建项目资金偿付和重点项目的推进。 铁道部部长盛光祖在总结2011年全国铁路工作时透露,2011年全国铁路预计完成基本建设投资4690亿元,完成新线铺轨3176公里、复线铺轨2468公里,投产新线2022公里、复线1752公里、电气化铁路2647公里。 盛光祖表示,根据“十二五”规划和资金情况,2012年安排固定资产投资5000亿元,其中基本建设投资4000亿元,新线投产6366公里。 这是我国铁路建设陷入相对停滞后,铁道部负责人首次明确未来的投资目标和任务。4000亿元的基本建设投资规模,比2011年略少,相比2010年超过7000亿的基建规模更是大幅减少。 “无论是强化铁路运输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能力,还是发挥铁路建设在扩大内需中的重要作用,都必须保持加快铁路发展的势头,实现铁路‘十二五’规划目标。”盛光祖说。 前不久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2012年要保持适度的投资规模,优化投资结构,重点抓好在建和续建项目,确保国家已批准开工的水利、铁路、重大装备等项目资金需求。 “中央的决策为铁路建设的顺利进行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但筹集铁路建设资金仍需做大量工作。在大规模建设阶段,确保工程质量安全的任务也很艰巨,能否科学有序推进铁路建设,面临严峻挑战。”盛光祖表示。 盛光祖说,2012年中国要科学有序推进铁路建设。保证重点工程建设顺利进行,按照“保在建、上必需、重配套”的原则,组织好工程建设。 对于未来铁路建设资金的筹集,盛光祖表示,将加大铁路建设资金筹措和管理力度。积极争取国家有关部门支持,扩大铁路建设债券规模,加大贷款力度,充分利用各种市场化筹资工具,进一步拓宽资金筹措渠道。同时,积极争取地方政府投资,吸引民间资本,拓展铁路建设资金来源,为铁路建设提供持续的资金支持。 |
会员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