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经济还能支撑“福利城市”多久
资源经济还能支撑“福利城市”多久 鄂尔多斯的年关 “你的钱收回来了吗?”随着龙年脚步的临近,这句话成了鄂尔多斯人之间最常用的问候语。曾经“不差钱”的鄂市人,如今深感“钱紧”,年关难过。 纺织女工石小红非法吸储7.4亿元炒房一案打开了鄂尔多斯高利贷的潘多拉魔盒,紧接着,涉案金额过亿元的就有祁有庆案、梅良玉案、苏叶女案等等。拥有“羊煤土气”等天然资源的鄂尔多斯由于资金充裕,民间借贷无比繁荣。然而,好景不长,当温州信贷模式开始崩溃时,鄂尔多斯也在劫难逃。安邦咨询研究员李浩甚至认为鄂尔多斯的问题比温州的更为严重!因为,温州除了信贷还有小商品等实体经济作为支撑,但是鄂尔多斯除了地下的煤,就只有地上的房地产了。 鄂市政府普惠全民的财富分配政策,如大幅度提高拆迁补偿款标准、超前超常规建设保障性住房、教育费用大幅度减免等,使很多市民一夜之间就成为腰缠万贯的百万甚至千万富翁。富裕起来的人们除了买房买车,多余的钱找不到其他投资渠道,就瞄向了曾被认为是最便捷、最安全的途径——放款。 然而,放出去的钱还能收回来吗?在完成了财富的民享之后,如何疏导和管理日益庞大的民间资本?如何促进新型资源城市经济转型?鄂尔多斯模式正面临着更为严峻的考验。 繁华背后的隐忧 鄂尔多斯拥有中国1/6的煤炭储量、1/3的天然气储量,得天独厚的天然资源让鄂尔多斯人亲身感受到了一夜暴富的奇迹。不到200万人口的鄂尔多斯,2010年人均 GDP就达到了149942元,超过了香港。“60年前,我们错过了香港;30年前,我们错过了深圳;但今天,我们不能再错过鄂尔多斯。”各路资金在这样的感召下,义无反顾地涌向鄂尔多斯。 这些民间资本构筑了一套初具规模的民间借贷体系,民间的借贷资金融入资金利率达到月息3%,季节性需求旺盛时,贷出资金利率月息甚至可达5%。 在高利率的诱惑下,方方面面的闲散资金源源不断地被投入到房市楼市中,支撑着大大小小的开发商圈地盖楼。与此同时,鄂尔多斯市楼市需求旺盛,房价一涨再涨仍然一房难求。庞大的资金维持了鄂尔多斯区域内的体内循环,即便是在2009年金融危机爆发后,房地产的开工和销售也未受到影响。 但当时针指向2011年时,随着国家对房地产政策的调控,拐点出现,楼市有价无市,银行银根收紧,一直活跃的民间借贷也忽然谨慎起来。半年前,拥有民间借贷人和放贷人双重身份的李斌,就陆续接到熟人要提前拿回贷款的电话。 李斌的一部分资金是从亲戚朋友处借贷来的,这些人还好安抚。但另外一些融资人却步步紧逼,压得李斌喘不过气来。他的资金几乎全部贷给了房地产商,而房地产商开发的房子位于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阿镇,地理位置不好,2010年房子建成后,销售状况一直很不理想,2011年更是一套都没有卖出去,根本没钱还李斌的贷款。 元旦期间,李斌被一个融资人堵在了家里,说什么也要让他偿还30万的本金,说一家老小就指着这钱过年。见老婆孩子被气势汹汹的融资人吓坏了,李斌只好东挪西借,拆东墙补西墙,总算凑够了30万。来人还没打发走,李斌的电话就又一阵紧似一阵地响了起来,一看号码,又是一个催款的,李斌气得关了电话,看着在一旁战战兢兢的妻儿,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因借贷而起的诉讼潮随之降临。东胜区中级人民法院说,更多的人只是希望能尽早拿回本金,没人再奢求利息了。 |
会员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