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建筑人物 建筑评论 查看内容

“房产税”功能设计

2013-8-28 08:35|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75| 评论: 0

简介:  房产税试点进一步推进的大方向一经确定,房产税功能就被有关专家寄予诸多厚望替换限购令抑制房价上涨,财富再分配缩小贫富差距,取代土地财政成为稳定的税收来源   从世界各国实践看,房产税或者说物业税, ...

  房产税试点进一步推进的大方向一经确定,房产税功能就被有关专家寄予诸多厚望——替换“限购令”抑制房价上涨,财富再分配缩小贫富差距,取代“土地财政”成为稳定的税收来源……

  从世界各国实践看,房产税或者说物业税,虽然具备多种功能,但从本质讲,其实不外乎两大功能:地方财政稳定的税收来源,削富济贫调节贫富差距的工具之一。

  房产税调节贫富差距,促进更公平竞争,这个比较好理解。因为,房产税属于财产税之一,财产越多纳税越多,这自然有利于削富济贫。但是,用房产税抑制房价上涨,似乎并不多见,如果中国赋予房产税这一功能,可能将开全球先河。

  据有关专家调查,在全球近200个国家中,征收房产税的,只有20多个国家,而且绝大多数都是发达国家或高收入国家,很少有发展中国家和中低收入国家征收房产税的。

  在征收房产税的国家中,房产税普遍是地方税,而且是地方的主要税收,如在美国,房产税占到地方政府税收七成以上。地方政府收取房产税,同时提供相应的公共服务。

  当某地房价上涨时,房产税税收基数增大,房产税相应征收得多,当地政府提供公共服务也就越多,愿意来此落户定居的人也多,房价就涨了,而房价的上涨,扩大了房产税税收基数,又有利于多征收房产税,公共服务相应更多了,这是个良性循环的过程。

  当某地房价下跌时,房产税税收基数减小,房产税相应征收得少,当地政府提供公共服务也就越少,愿意在此落户定居的人也少,房价就跌了,而房价的下跌,缩小了房产税税收基数,不有利于房产税的征收,公共服务相应就少了,这是个恶性循环的过程。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房价下跌往往伴随着经济低迷,经济低迷也会影响到政府财政收入,而政府支出却是刚性的,因此,每当房价下跌时,政府常常会有提高房产税税率、以此来弥补预算赤字的冲动。于是,政府与民众间的冲突和对抗,常常会因此而暴发。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国外,房产税从来不是遏制房价涨的良器,而只是解决地方财政收入的工具。一些征收房产税的国家曾经历房地产泡沫的膨胀和破灭,就足以说明问题。

  各国实践证明,对抑制房地产投机有效的是“托宾税”,而不是传说中的房产税。幻想以房产税替换限购令来抑制房价上涨,恐怕很不现实,相反倒有可能因此而加重民众负担。

  与西方发达国家不同,我国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于土地财政,土地财政虽然包括三方面的收入,但核心是土地出让金收入。由于政府实行垄断性供应土地,类似于古代对食盐、酒、茶等实行专卖,从本质上讲,土地出让金就是一种变相的税收制度安排。

  我国当前和潜在的土地出让金规模巨大。2010年,全国土地出让金收入2.7万亿元,再加地方融资平台贷款规模约在14.4万亿元左右,若按六成还款来源来自于土地出让收入计,就是8.64万亿元,两者合计是11.34万亿元,这相当于2010年全国税收总收入7.3202万亿元的155%。

  土地出让金收入规模如此巨大,试图将房产税培育成财源支柱,进而取代土地财政,在现阶段只能是痴心妄想。可资佐证的是,今年在进一步加强调控的同时,中央首次提出要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10%用于农田水利建设,并继续强调要从土地出让净收益中计提10%的教育资金和10%的保障房资金。

  西方发达国家房产税之所以成为地方财政主要税收来源,主要建立在其土地私有制和城市化已经完成的基础之上。而我国土地财政之所以会成为地方财政的重要支撑,主要基于我国土地公有制的制度安排和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的高速发展期。

  我国贫富差距,已影响到内需的扩大和经济的发展,房产税试点进一步推进势在必行。但任何改革都离不开前提条件,也离不开时代背景。房产税的功能设计,恐怕不能无视广大购房者已为土地财政尽了纳税义务的历史事实,也不能无视许多“房奴”并非富人的客观事实。

收藏 邀请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