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建筑人物 建筑评论 查看内容

请将保障房建成“公共品牌”

2013-8-28 08:40|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107| 评论: 0

简介:  彼消此长。在商品房市场陷入寒冬之时,保障房建设正如火如荼。在今年全国提前一个月、超额完成开工建设1000万套的任务后,住建部近日又下达了明年的保障房和改造房建设目标:700万套以上。面对新目标,各省市领 ...

  彼消此长。在商品房市场陷入寒冬之时,保障房建设正如火如荼。在今年全国提前一个月、超额完成开工建设1000万套的任务后,住建部近日又下达了明年的保障房和改造房建设目标:700万套以上。面对新目标,各省市领导与住建部再度签下军令状。

  相较于今年1000万套的目标,明年新建保障房任务虽明显下降,但建设力度其实是加强了。今年的1000万套强调的是开工率,明年不仅要开工700万套,许多今年开工的项目明年要竣工。这么大规模的保障房建设无疑表明了中央政府下大力气将保障房作为房地产市场重要的供应主体的决心。

  遗憾的是,在已建成和交付使用的保障房项目中,或多或少地发现了质量问题,许多在建项目也存在同样情况。更有甚者,在保障房建设考核的压力下,有的地方用回迁房、福利房等冒充保障房。有个别地方的保障房定价缺乏科学依据,与周边商品房价相比,不具价格优势,致使保障房名不符实。

  与商品房相比,保障房呈现着完全相反的利益曲线。建商品房,地方政府可能通过土地出让金及各种税费挣钱;建保障房,地方政府既要出地又要出钱,对地方财政是一大考验。但是,政府财政本就取自于民,理应用之于民。

  各地与住建部签的军令状,是一种制度性的刚性规范,这很必要。军令状不仅应包括数量指标,更应该包括质量指标和详细的监管与查处办法。如此,才能让保障房建设得到切实保障。

  保障房是政府主导的工程,事关公众冀望和政府形象。作为历史上最大的公共工程,保障房建设理当以建成公共品牌为目标。既让民众信得过,也让地方政府好经营。如此,这个大工程才有资格长期担当市场主体。

收藏 邀请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