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建筑人物 建筑评论 查看内容

规划建设问题不容忽视 分配公平需以制度保障

2013-8-28 08:35|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83| 评论: 0

简介:  十二五元年岁末对保障房建设分配的观察与思考   十二五规划实施元年,1000多万套保障房开工建设,让人们切实感受到了暖心房规模化的政策温情。因此,今年被称为保障房元年。   在2010~2011年度 ...

  “十二五”元年岁末对保障房建设分配的观察与思考

  “十二五”规划实施元年,1000多万套保障房开工建设,让人们切实感受到了“暖心房”规模化的政策温情。因此,今年被称为“保障房元年”。

  在2010~2011年度保障房建设任务收官之际,综观保障房建设,其间出现了很多问题。因为问题没有得到及时解决,个别“暖心房”甚至变成了“伤心房”。尽管中央曾再三强调,要确保保障房质量可靠、分配公平。

  北京市的“楼歪歪”、武汉市的“楼脆脆”,广西壮族自治区的“瘦身”钢筋,河北省保定市以集资房充当保障房……直至今年5月底,全国保障房开工量仅占原计划的30%。11月份,又曝出已开工的保障房中有1/3是挖坑待建的。

  今年以来,北京、上海、洛阳等市共查出9800多户骗购家庭。1000多万户住房困难家庭的翘首企盼牵动着整个社会的神经。

  建设规划不合理,手续不齐全以及保障房转租、闲置、擅自更改用途等问题亟待解决。

  此外,廉租房、公租房退出机制如何贯彻并尽量体现人性化?如何让两限房配售信息公开透明?珍贵的保障房资源怎样才能分配给最需要的人?这一系列问题引人深思,考验着各级政府的执政水平。


  建设篇

  在保障房的组成体系中,经济适用房起源最早。国务院曾发文要求各地政府尽快建立健全以经济适用房为主的住房供应体系。1991年6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继续积极稳妥地进行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通知》指出:“大力发展经济适用的商品房,优先解决无房户和低收入群体的住房困难问题。”

  从1998 年以后,经济适用房进入高速发展期,在全国各地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建成。由于经济适用房价格低廉,逐渐成为中低收入家庭的最佳选择。

  2006年,商品房价格飞涨,经济适用房建设制度受到了广泛质疑。很多经济适用房是大户型,小区内停放着奔驰、宝马等高档车。这与排号买不到房的低收入家庭形成了鲜明对比。因此,要求加强廉租房建设的呼声越来越高。2006年,国务院颁布条例要求,地方政府将部分土地出让净收益用于廉租房建设。2007年,国务院发布的“24号文”(《国务院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出台,限价商品房应运而生,但未被列为硬性指标。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布的数据显示,“十一五”期间,中央累计安排保障性安居工程专项补助资金1336亿元。2005年底,全国仅有32.9万户城镇低收入家庭被纳入廉租房的保障范围;截至2010年底,全国有1500万户城镇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得到了解决。

  “十二五”伊始,保障房建设提速。2月24日,国家保障性安居工程协调小组与各省、直辖市、自治区政府签订了工程建设目标责任书,将1000万套保障房建设任务分配给各地。

  在保障房建设方面,国家的投资和监管力度持续加大,取得的成效也将越来越显着。与此同时,部分地方在保障房建设中出现了很多值得关注和思考问题。

收藏 邀请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