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诡异的拐点
尽管限购、限贷的行政手段仍在持续,但随着货币政策由紧转松,各方博弈也将会加剧。 12月初的北京城,天气仍变化多端。前一天还降下初雪,第二天却迅速晴朗。 11月30日晚7时许,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从12月5日起下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尽管对于本次信贷松动的解读各有不同,但是对于楼市来说,天提前有了一丝“亮”光。市场里的资金流动似乎也在预示着答案:在存准率下调次日的股市中,房地产板块流入了超过11亿的资金,资金流入甚至比银行板块还高。再加上地方政府各出奇招,楼市,这一无数主体进行博弈的主阵地,是否隐隐有拐点即将出现? 降价促成成交量? 与市场上的资金一样,刚性需求下的购房者也蠢蠢欲动。这股热情配合着房地产商的打折促销手段,正推动着不振的楼市从一线城市的郊区开始回暖。 12月3日,北京通州区南六环外的待售项目合生世界花园售楼大厅里人头攒动,这种火爆的情景已经数月没有在北京的楼市中出现,仿佛时间回到了没有限购、限贷的楼市。尽管项目的位置远离主城区,但是时逢周末,在售楼大厅,看房者热乎的呼吸和暖气交织,让人感到窒息。 这一处由北京龙源顺景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开发的项目,主要的房型为50~70平方米的精装小户型公寓和90~150平方米的精装平层两居和三居,销售价格均为9980元/平方米起。 位于北京大兴区的龙湖时代天街项目,销售的活跃程度也是如此。11月19日,该项目一期开盘时,以98平方米的三居室为主,均价为11800元/平方米,当日200多套房源全部售罄,创下近半年来城南区域首个“日光盘”纪录。 价格便宜,是合生世界花园销售火爆和时代天街一期“日光”的主要原因。据12月1日中国指数研究院发布的11月全国百城住宅交易统计,万科、绿地、龙湖等大型房企在北京、上海等重点城市的部分远郊项目降价幅度均已超过20%。另外,远郊区县的价格进一步下降。在北京的通州区,住宅成交均价已经自今年7月起连续5个月下降,最高降幅超过20%,部分项目的成交均价与年初相比跌幅达25%。 随着促销手段范围由远郊向主城区扩散,加之二手房市场预期价格的下降,数月来在交易量为零的边际上徘徊的楼市,成交量开始慢慢复苏。 此时,楼市的走向也成为近期市场争论的焦点。在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易宪容看来,楼市“拐点”何时到来,不但取决财税政策调整和金融信贷政策,更取决于对房地产市场的定位。 “分析对房地产市场的发展趋势要看三个重要的信息,第一看政府出台的新政策,比如住房按揭贷款政策对房地产市场起到最重要的作用;第二个看税收政策,比如物业税、住房补偿等;第三要看政府部门对房地产市场的定位,到底是允许房地产市场的投机炒作,还是只把住房作为消费品去除其赚钱的功能”,易宪容强调。 11月25日,在北京购房者躲避限购的“首选”河北廊坊市,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考察保障房建设时,再次代表中央政府强调楼市调控将持续。他说,当前房地产市场调控已取得一定成效,但仍处于关键时期,明年还会继续实行目前抑制房价过快上涨的政策。 目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已建议地方政府,不对已经出台的地方房地产调控政策进行“方向性调整”、楼市调控政策承继性连接等在内的一系列主旨精神,对于执行了一年的限购政策予以继续。广州、深圳等地方政府已表态,将在2012年延续当前的限购政策。 住建部政策研究室副主任王珏林告诉《中国新闻周刊》,目前调控政策还不具备放松的条件,现在楼市调控的重点是防范房价反弹。 “一旦限购放松,各地房价很可能会出现报复性反弹,那样的话历时两年的调控成果将毁于一旦,限购、限价政策应当是长期的调控任务,停限需要外部环境的支持。” 王珏林表示。但是,感受到地方财政压力的地方政府,是否能彻底执行这一政策,目前尚不得而知。 |
会员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