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建筑人物 建筑评论 查看内容

中国房地产调控须不断弱化土地财政

2013-8-28 08:34|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82| 评论: 0

简介:  尽管不少民众在不少房地产开发商,及其商用专家等既得利益者的忽悠下,至今不大相信中国房价会下降,但事实是,中国房价下降潮已经涌现。   而据2011年12月5日北青网消息,中国房地产指数系统12月1日公布, ...

  尽管不少民众在不少房地产开发商,及其商用专家等既得利益者的忽悠下,至今不大相信中国房价会下降,但事实是,中国房价下降潮已经涌现。

  而据2011年12月5日北青网消息,中国房地产指数系统12月1日公布,11月份全国100个主要城市的住宅价格连续第三个月环比下降,并创出今年以来最大环比降幅。

  毫无疑问,在全国上上下下的努力下,中国楼市正在一步步降温,此为民众之幸、国家之福。然种种迹象表明,目前地方政府正试图减缓房价的下跌速度以及房价下跌对其他经济领域的影响,而个别地方政府甚至已经对房地产施以援手——自作聪明地逆流而上——救市。

  对此,笔者认为其心情完全可以理解,但是也希望有关地方政府能够真正认清形势,而不要再去做无谓且有害的挣扎。

  首先,中央政府有关房地产的调控态度是非常明确的,这就是“中国下调房价是国家坚定的政策”。

  在此前提下,任何地方政府的救房地产市场之行为,不但会弱化中央权威,且会严重地伤害民众的感情,而失信于民。

  其次,中国房价必然下降又下降,此为经济规律使然。

  尽管多年来中国房价几乎一直是一涨再涨,但依照经济规律,世界上没有长久地涨价。其实,古人也早就给我们讲过此道理,这就是“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

  再者,中国房地产调控正处于调控关键期,任何的救市企图和行为,都不利于房价回落到“合理的价位”。

  人所共知,一涨再涨的高房价,这些年让中国亿万民众吃尽了苦头,也严重地扭曲了中国经济之发展,且异化了中国社会伦理道德。真可谓危害颇多,尽管房地产业的发展也促进了中国国民生产总值的提升速度和社会的进步。

  目前正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社会,各种矛盾不断深化,甚至存在进一步激化的危险,且民众的生活成本较高,而高房价的存在,严重地恶化了民生问题,所以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在2011年3月3日才会强调指出:“民生问题不仅是重要的经济问题、社会问题,也是重大政治问题”。也正如此,所以地方政府应该高瞻远瞩,而不要仅仅只看到眼前的地方经济利益。

  至于地方政府正试图减缓房价下跌对其他经济领域的影响,这是完全正确的。但是,不该再依照惯常思维有将希望主要寄托在土地财政上面了。

  诚然,全国好多地方的不少问题之妥善解决,都指望着土地财政提供的资金,而一时半会儿难以找到其它替代者。但土地财政必然弱化,这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事实上,道理非常简单。首先,中央此番调控的根本目标是,要将中国房价下调到亿万民众可以承受的“合理的价位”,而这个过程必然是漫长的。此间,房地产开发商的资金链不大可能一下子就宽松了,而一如既往地去帮助政府实现卖地之愿望。

  其次,这些年中国房地产业畸形发展,地方又过于依赖土地财政,结果严重地影响了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而异化了中国社会的伦理道德。作为地方政府完全有责任予以纠正,即地方政府理当主动地弱化土地财政,使房地产良性地发展,而并非继续沿着依靠土地财政的老路子往下走。

  再者,目前不少地方的土地财政占总财政的比例确实居高,而这一客观存在,让房地产开发商等既得利益者,不时地以此为由而公然地“损害”政府威信。就此意义而言,弱化土地财政,有利于维护政府的威信。

  总而言之,中国房地产调控须不断弱化土地财政。否则,房地产调控的根本目标难以实现,且有害于政府的威信。

收藏 邀请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