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龄化社会加剧 看国外如何“以房养老”
北京市民政局网站日前发布“十二五”时期老龄事业发展规划,首次提出“以房养老”的概念。将房子抵押给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评估后获得一笔款项,由金融机构按月发放给抵押人用于养老直到其身故。至于老年人可以获得的贷款金额,需取决于其房子的价值、利率及业主的年龄等。这样一种和传统按揭方式相反的“倒按揭”养老模式,几年前在国内短暂露脸后归于沉寂,近期却又掀起了舆论热议。尽管这个名词的背后存有一丝苍凉,一个人把自己的一生与房子绑在了一起,年轻时为房子而奔忙,老年后以房子为依靠。可是,随着中国社会的急剧转型,这种超越传统观念、以经济为主体的社会保障模式有它存在的合理性和发展前景。 最新一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2015年,中国社会就会出现“刘易斯拐点”,这也是社会加速进入老龄社会的标志。随着中国老龄化社会的迫近和养老方式的变化,近日“以房养老”的话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包括银行“倒按揭”等方式的创新思路也被屡屡提及,但实际要真正走出“以房养老”的困境,还需要考虑到中国的实际国情,进行一系列的制度改革。要想通过“以房养老”等形式解决中国老龄化社会的诸多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的思维创新和制度创新。国外的养老方式值得借鉴,但更重要的还是从中国的现实国情出发,找到适合我们自己的老龄化社会的应对方案。 美国:“家园共享”结伴养老 许多美国的老年人在退休前10年左右为养老买房子,将富余部分出租。美国政府和一些金融机构还推出“以房养老”的“倒按揭”贷款,对象为62岁以上的老年人。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联邦政府保险的倒按揭贷款;二是由政府担保的倒按揭贷款,这种贷款有固定期限,老年住户须做出搬移住房及实施还贷计划后才能获贷;三是专有倒按揭贷款,一般由金融机构办理,发放贷款的机构与住户同享住房增值收益。 对于那些在意老迈亲人独居的迁居者来说,一项叫“家庭共享”的社区倡议可能帮助他们得到慰藉。芝加哥老龄化办公室在早些年就推出了“家园共享”计划,将60岁及以上,年龄段相仿,又有兴趣共享一个家的个人以合得来为前提进行甄选和配对。由4个社会服务机构合作此项目,计划在第一年里配对成功30对。发言人米切尔认为,尤其是针对人群当中的老年阶层,这不失为一个既能建立友谊又能减少家庭开支的好办法。 日本:“黄金”社区养老 日本老龄化现象十分严重,导致其“以房养老”也非常普遍。通常选用“倒按揭”形式,适用于55岁以上的人群。这种贷款不需要还债,贷款人死亡时房子作为还债的资金。 1989年,日本政府制定《高龄者保健福利推进十年战略》,即着名的“黄金计划”,该计划要求各地方政府积极建设完善与老人相关的各种设施。以此为契机,各种老年公寓、老人活动室、老人医院更多的开始出现。 1994年黄金计划被重新修订,更名为“新黄金计划”,完善了以居家养老为中心的社区老年服务体系,扩大了家庭服务员队伍,新设立为老年人提供休息及特别看护的短时服务设施、日间服务中心等,提供各种日间服务(包括饮食和体育锻炼)。 英国:异地养老 英国有不少老年人把自己的养老地点选择到西班牙、南非等国家。这些国家物价水平较低,英国老人把本国的住宅出售后可在西班牙或南非买到面积更大或质量更好的住宅,享受到比本国更好的生活和服务。 新加坡:两种形式来养老 老年人在新加坡被称为乐龄人士。62岁以上的乐龄人士可以从公积金账户中领取养老金度日,政府也允许老人将自己拥有的祖屋或私人房产进行部分或全部出租,以换取租金养老。除此之外,新加坡以房养老还有一种形式,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可以申请将房子抵押给有政府背景的公益性机构或金融机构,由这些机构一次性或分期支付养老金。老人仍居住在自己的住房内,待其去世后,房屋产权由这些机构处置,进行抵押变现并结算利息,剩余的钱则交给其继承人。 |
会员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