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产人才之战
潘石屹正在为他的公司琢磨两个新的改革。 一个叫做BIM系统,简单说,就是把工程设备、结构、机电等放在电脑上先做一遍,潘石屹说,这可以节省很多工程洽商成本。 另外一个是继网上卖房之后,SOHO中国再次整理出一个集租售、采购、土地出让并购项目、客户投诉等一体的网上平台。如能充分利用该平台,潘石屹就能实现与诸多厂家洽谈,避免地产业普遍存在的中间环节腐败问题。潘石屹无意中说,如果这两项变革成功,一些不需要的部门就可以裁掉了。 近两年多来,苏鑫、王少剑、许洋等高管先后离职;SOHO中国内部以预算部、设计部为主的中层频频被挖走;潘石屹则却不断推进改革,从营销部门到如今的设计系统以及采购系统。 这是当前房地产企业的一个缩影。在一个渐成模块化的年代,一个被频繁调控的行业,人员变动和公司改革的频率也在加速。 市场低谷的人力资源争夺 前SOHO中国副总裁许洋说,他几乎每天都能接到三类骚扰电话,卖房、推销各类金融理财产品,还有猎头。猎头的电话,许洋每天至少能接到一个,有时每天两三个,基本上都是项目总经理或企业集团品牌副总。 许洋不理解的是,“房地产不是不景气吗?为何还有这么多需求?”现实却是,房地产人才市场年初以来面临的局面就是,各大品牌公司从高层到低层均呈现出较活跃的流动性。 对于万科高管频繁出走,万科总裁郁亮也曾对媒体表示出不解,但他认为可能存在的原因是,“每次行业变动的时候,行业出现调控压力变化的时候,对优秀职业经理人来说好像机会更多,要么大发展、要么大变化,每次变化都有机会,更需要优秀经理人。所以外部也加大挖人力度等等,更多的发展机会等等。” 郁亮准确地指出了当前房地产市场人力资源变动的内在原因。 宁波锦汇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孙琦以其一线经历分析称,“按照现行政策,土地必须在2年内开发,不允许囤地,这是硬杠子。2008年房企抄底拿的地不少,2009年房地产市场火热,房企又拿了不少地,形成的那么多开发项目,今年都要入市了,这就是惯性。房地产市场怎不好是一回事,但该做的还得做,每个项目工程、销售,都得配一套人马,房地产市场10年高速发展,人才一直是求大于供。” 房地产市场投资数据或许可以解释该现象。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8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37781亿元,同比增长33.2%,超过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幅8个多百分点。8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景气指数为101.12。 |
会员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