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建筑人物 建筑评论 查看内容

少买债缓举债中国经济可免“硬着陆”

2013-8-28 08:39|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81| 评论: 0

简介:   作者简介: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    内容辑要:   如果按照过去3年政府债务扩张速度,预计只要三五年的时间,也会很快接近欧美经济体债务的压力指标。另外,外汇储备怎么 ...

  作者简介: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

  内容辑要:

  如果按照过去3年政府债务扩张速度,预计只要三五年的时间,也会很快接近欧美经济体债务的压力指标。另外,外汇储备怎么样能够配合中国经济转型、中国经济的增长,而不仅仅只是买美国的国债。这些都是非常大的问题!

  巴曙松

  2008年,以雷曼兄弟倒闭为标志的“次贷危机”爆发。而如今,随着美国国债评级下降,意味着新的危机——“债务危机”的到来。

  分析这两次危机的关系可以看到,首先,两者之间存在着直接的内在联系,即应对“次贷危机”在美国主要表现在去杠杆化,但实际上有相当多的杠杆是转移到了政府,这是一个杠杆的转移,换句话说,也就是目前美国政府债务的危机正是上一次刺激政策所带来负作用的延续。其次,两者之间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像“次贷危机”是典型的恐慌性危机,而当前的危机则可以说是风险性的危机,主要表现在政府财政状况的恶化,而调整则需要较长的时间。

  具体从美国的应对措施看,在“次贷危机”导致的恐慌性危机时期,加大流动性的投放、推进量化宽松无疑有助于维持金融体系的稳定,同时也给新兴市场带来显着的外部冲击。在当前的“债务危机”时期,美国的通胀压力开始上升,两次量化宽松对就业的刺激作用并不明显,美国无论是货币政策还是财政政策在刺激经济方面应当说已经用到了边界和极限状态,因此,当前美国宏观政策的回旋余地较“次贷危机”时期大大降低。

  而对于中国来讲,与应对“次贷危机”时相比,在面对当前的“债务危机”时,中国具有一些有利的条件:

  ——与2008年底次贷危机爆发时相比,中国经济增长对外部市场的依赖程度有了明显的降低。2007年和2008年,净出口对中国经济的带动作用十分显着,因而外部金融危机的爆发直接冲击了出口部门,进而对中国经济的增长产生显着的冲击。当前,中国经济对净出口的依赖程度明显降低,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在今年上半年还是负值,因而即使外部经济环境继续恶化,对中国经济的冲击程度也会小于2008年。

  ——中国经济转型进程的启动为应对外部经济环境的可能恶化,以及正在出现的温和的二次探底提供了支持力量。从历史经验看,当一个经济体遇到了转型压力和外部金融危机冲击叠加的时候,增速会下滑,如日本、韩国在成长过程中,就曾经历过产业升级、增速明显下滑的时期。而中国和他们相比有着不同的特点。其中最主要的一点,就是韩国、日本当年增速大幅下滑是他们制造业在本土成本非常高,向中国和东南亚迁移,导致本土增速下滑,而中国当前转移大部分在内部进行,从长三角、珠三角转移到中部和西部地区。

收藏 邀请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