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建筑人物 建筑评论 查看内容

地方债自主发行条件成熟否?

2013-8-28 08:35|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122| 评论: 0

简介:   话题缘起   8月1日,期限为三年、总额为226.6亿元的今年第三期地方债在银行间债券市场招标发行,中标利率高达4.07%,较7月中旬发行的同期限品种3.93%的中标利率上升了14个基点。8月8日,财政部还将招标发 ...

  话题缘起

  8月1日,期限为三年、总额为226.6亿元的今年第三期地方债在银行间债券市场招标发行,中标利率高达4.07%,较7月中旬发行的同期限品种3.93%的中标利率上升了14个基点。8月8日,财政部还将招标发行5年期、总额为220亿元地方债。此前一个月,今年首批地方债遭遇罕见的部分流标。

  自2009年开始,中央每年代地方政府发行2000亿元的债券,地方发债机制改革一直在酝酿之中。今年7月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宣布,将要研究地方发债机制。有媒体报道称,广东等省份今年内将初尝自主发债。但是,前不久爆出的“滇公路违约”、“云投事件”、地方债遇冷等,也给各方提了醒。那么,地方财政危机是否存在呢?地方自行发债,条件是否已经成熟?财政部、发改委等主管部门是否有意向启动地方自主发债?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3位经济学研究人士。

  对话嘉宾

  贺 铿 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

  刘煜辉 社科院金融研究所中国经济评价中心主任

  倪红日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中国会发生地方债务危机吗?

  NBD:审计署公布审计报告后,不少研究机构质疑10.7万亿的地方政府债务数据。这一数字与之前央行、银监会公布的数据有所出入,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数据打架”?

  刘煜辉:出现这种状况是因为统计口径不一样,而且表述的内容也不完全相同。审计署的地方政府债务范围,包括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包括政府负有担保责任的债务,还包括政府可能承担一定救助责任、用于公益性项目的其他相关债务。央行的内容是各地区政府融资平台贷款,而银监会的内容是融资平台公司的贷款。审计署、央行和银监会采用的统计口径不太一样,数据肯定会有出入。

  贺铿:政府性债务是指政府负责偿还,或者做出承诺进行担保的债务;还有一部分债务,政府具有连带责任,如果借贷方还不了,政府需要承担一定的救助责任,想办法偿还。现在所说的政府性债务主要是这个范围,也是审计署公布数据的范围。

收藏 邀请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