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房的信誉伤不起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人如此,事亦如此,大好事更是如此。作为重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保障房建设惠及千家万户,从规划到建设,无不受到中低收入群体的欢迎和期待。如果一些细微方面处理不当,“保障”二字将大失光彩,保障房的金字招牌难免蒙尘。 据报道,青海省最大拆迁移民安置工程出现了21栋“楼脆脆”。6家拥有特级、一级施工资质的施工企业,共同承建总投资8亿元的青海省最大的拆迁移民安置工程——康川新城。工程尚未完工,6家企业却盖出了问题房,21栋安居楼存在质量问题。 无独有偶。在包头,该市最大的棚户区改造项目出现质量问题,部分新房墙面水泥疏松得像土块一样,一使劲就能捏碎。 最大的往往意味着受重视,意味着较为可靠。当最大的尚且遭遇质量危机的时候,对保障房质量的普遍担忧便不再是杞人忧天之举。质量不合格的房屋即使在加固之后可以入住,一番折腾之后,感激、欣喜之情还能存留多少,安居的意义何以体现? 质量是信誉的基础,没有过硬的质量,保障房安敢谈“保障”二字!除质量问题外,数据上的建设同样损害着保障房的信誉。据报道,河南、江苏等省的部分地区将之前建设的教师宿舍、企业员工宿舍挪作保障房;广东省顺德市将保障房用地拍卖给美的集团,由该集团出资为员工建设定向供应的保障房。 当本应无关申请人身份、大庇天下寒士的保障房变成定向建设的福利房时,信誉也就从全民享有变成了资本和权势的玩物,保障房与真正的中低收入者的距离有被拉大的嫌疑。“旧时王谢堂前燕”如今怎么飞,让人寻味。 另外,保障房的申请和退出机制是否公平、公正与保障房的信誉如何关系紧密。当“6连号”和“零资产”等负面报道在网上发酵的时候,它的酸味会让人们惯性怀疑郭春平和“77元”的真实性。 人们常说,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汤。稍有不慎,保障房的信誉就会在质量、申请、分配和退出机制等方面受到难以弥补的伤害。或许,建保障房容易,建保障房的信誉难。信誉坍塌带来的不仅是群众失望的泪水,而且是政府公信力受损的伤口。当机立断、立即行动,保障房的信誉应当用心来呵护。 |
会员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