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北大荒危机四伏 17亿地租收入莫名消失
麻烦缠身的北大荒(SH600598)危机四伏。在二季度计提2.3亿元减值准备后,北大荒隐瞒地租收入的问题又浮出水面。 有中国农业蓝筹第一股之称的北大荒,2012年亏损达1.88亿元。今年以来,公司寄望于剥离亏损业务实现扭亏,并声称将集中发展种植业——这意味着,土地承包收入将成为北大荒未来最主要的业务板块和利润来源。 北大荒最大的经营特色是“坐地收租”,旗下拥有16家农场、69.5万公顷的总耕地面积。由于土地承包收租没有成本,这块收入即相当于纯利。 据公司年报披露,2010年至2012年,北大荒每年土地承包收入分别为15亿元、17.3亿元和20亿元。而除此之外,北大荒旗下子公司无一盈利。土体承包收入已成北大荒的“救命稻草”。 但据大智慧通讯社近日在北大荒多个农场调查发现,上述土地承包收入比实际收入至少缩水近50%。以2012年为例,其披露的土地承包收入比实际收入少了17亿元(全部以水田计),知情人士称,这部分收入“被大股东‘截流’。” 大智慧通讯社就此多次致电北大荒董秘及大股东黑龙江北大荒农垦集团总公司(下简称北大荒农垦集团),对方始终未予回应。 “以粮抵租”模式 总部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的北大荒成立于1998年,由北大荒农垦集团独家发起设立,并于2002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 据北大荒公告披露,2012年公司耕地发包总面积为69.5万公顷,其中收取承包费的耕地面积为59.5万公顷(893万亩),2012年土地承包收入20亿元,即亩均收入为224元。 然而,上述数据与大智慧通讯社在黑龙江实地调查了解到的情况大相径庭。 在地处松花江下游平原的北大荒新华农场、二九〇农场和江滨农场,接受大智慧通讯社采访的农户均表示,近几年北大荒地租收取的方式是“以粮抵租”,即农户用粮食抵交地租。 据当地农户透露,过去三年,农户每公顷耕地必须上缴给公司2.25吨粮食(折合每亩上缴300斤),按照黑龙江省最低粮食收购价1.4元一斤计算,北大荒平均每亩地租收入至少是420元。北大荒收租总面积为893万亩,每年相应的地租总收入应该至少在37亿元以上(全部以水田计),相比公司2012年年报中的20亿元缩水近50%。而这些信息在北大荒公告中从未披露过。 “我承包了240亩地,水田较多。每年交给公司平均一公顷6600元,折合一亩地400多块。承包费太贵了,已经三年都这样了。”新华农场职工老陈(化名)说,这几年都是“以粮抵租”,大概是从2010年开始,公司每公顷收2.25吨粮食,今年更是达到了2.55吨。 在新华农场种地已经超过10年的老林(化名)指着自己的地说,前年每公顷上缴2.25吨,从去年开始涨到2.55吨每公顷,今年也是2.55吨,每吨粮相当于2800元。“我去年贷款了几十万,没办法,土地承包费太贵了。我手上水田比较多,去年一公顷交给公司8000多元,每亩大约533元。种了10年了,粮价没怎么涨,承包费、种子全涨了。”老林说。 而在几年前从原有农户买来土地,投入超过60万的一位农户则表示:“我已经赚不了钱了,当时买地花了60多万元,水田居多,现在我想赔钱卖,周边的农户没钱买,我一公顷得交7000多元,每亩513元。” 二九〇农场和江滨农场的农户也同样怨声载道。“承包费用太贵了,一公顷杂七杂八加起来得交8000多块,这几年都是这样交的。”一农户说。 大智慧通讯社就地租收入问题多次拨打北大荒股份公司电话,北大荒董秘声称自己正在开会,随即挂断电话。记者通过传真及邮件发送的采访提纲,至截稿仍未收到任何回复。 消失的17亿地租收入 据记者实地了解,北大荒的土地分为水田和旱田两种,目前水田亩均收租在420元以上,旱田则在300元左右,而其中水田占大头。相比北大荒去年年报披露的亩均224元相去甚远。 据一位接近北大荒高管的人士向大智慧通讯社指出:“亩均超400元完全属实,北大荒年报中所披露的数据明显是有问题的。” 北大荒去年年报披露的地租收入为20亿元,记者实地调查计算的地租收入则为37亿元,这缩水的17亿元地租收入究竟去了哪里?(全部以水田计为37亿元,全部以旱田计为26.8亿元) 据一位不愿具名的知情人士对大智慧通讯社透露,实际的土地承包费和财报披露的数据相差如此悬殊,是大股东“截流”造成的。“当初北大荒上市的这16个农场属于北大荒农垦集团的优质资产,承包费上涨后和其他未上市农场之间造成了收入差距,因此大股东出面与上市公司谈判,将这部分收入截流了,钱也不在上市公司手中。”该人士透露。 该人士对记者表示:“这笔利润大股东农垦集团完全可以按照透明的操作方式,给予市场公平透明的交代,这块利润实际上是可以按照分红的正常渠道获得。按照占股比例,农垦集团完全可以把大部分的分红拿走,并不需要通过现在这种方式(截流)。如果利润完全属实的释放,那么北大荒股份的市值必定会提升数倍,那么对于公司大股东而言实际上是一件好事。” 针对大股东“截流”地租收入的说法,记者多次拨打北大荒农垦集团官网公布的集团宣传部电话,但始终无人接听。 扣除的粮食去了哪里 虽然地租收入是北大荒最主要的利润来源,但在公司历年的财务报表中,地租收入业务的相关描述总是寥寥几笔,除了一串数字外,投资者很难从中知晓详细信息。 尽管公司在2002年披露的招股书中曾提到:收取的生产承包费,可以是现金或实物(粮食)或两者兼有的方式。但在此后的财报中就再也没有交代过生产承包费的收取情况和具体方式。 而事实上,据大智慧通讯社调查,北大荒与农户之间的生产承包协议是一年一签,签完后公司收回合同,并没有留给农户,且每个阶段的收租方式并不相同。多位农户表示,粮食不值钱的时候,公司只要钱,这几年粮食值钱了就只要粮食(即以粮抵租)。 据农户介绍,农户每年秋天上缴明年的任务粮,若粮食不够农户须自己花钱从他处购买,补足每年的任务粮吨数。“一旦交不足粮食,土地会马上遭拍卖。”多位农户向记者表示。 “北大荒之所以不公布具体收租模式,是因为一旦公布了每亩的收取数,那么财报中的承包费用问题就会被曝光。”上述接近北大荒高管的人士说。 大智慧通讯社进一步调查发现,北大荒实际收到的粮食可能远不止生产承包协议上所签订的量。记者获得的农户交粮凭证显示,农户上交的粮食还会因水分或杂质问题被公司扣下相应数量的粮食。其中一份凭证显示,农户上交的粮食因水分被扣除了11.8%,因杂质被扣除了1.2%,都计算为扣重数量。 这一现象遭诸多农户诟病。有农户表示,自己上缴10吨的粮食至少会被公司以水分和杂质为由扣除1吨,扣除的粮食不返还,农户需再补上扣除的粮食数量。“说是按照国家保护价走,但是扣得多,去年拉了30多吨,扣了6吨多,变相增加了(上缴粮食数量)。”一农户说。 多位农户证实,即使粮食再好也会被北大荒扣下一定的比例,所以每公顷上交的粮食根本不止2.25吨。 此外,除了每年秋天就要上交第二年的土地承包粮食外,第二年春天,北大荒还会就水费等多项再次收费,每公顷水费400元,各种费用相加总计约1000多元/公顷,按照59.5万公顷耕地面积计算,一年也至少有6亿元收入,而对于这部分收入,记者也未在公司的财报中找到对应的项目。 “对于这样的历史遗留问题,我们很想知道新一届上市公司领导会如何解决地租问题。”上述知情人士说。 |
会员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