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周口已暂停平坟复耕 政策该如何变化
近日,河南省周口市强制迁坟的政策及其执行过程引起多方关注与争议。 今年3月,周口市委、市政府发布的“1号文件”《关于进一步推进殡葬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到,全市基本农田现有坟头300多万个,占耕地3.5万亩。文件要求,用3年时间完成农村公益性公墓全覆盖;火化率100%;彻底遏制偷埋乱葬和骨灰二次装棺;不再出现新坟头,逐步取消旧坟头。 据报道,在这场大规模的平坟复耕运动中,已“平迁200多万坟墓,复种耕地近3万亩”. 在执行殡葬改革过程中,周口市采取了各种办法。以周口市商水县为例,此县组织督导组,对各乡镇(场、办、区)殡葬改革各项任务进展情况督导。有惩罚政策:完不成任务且排名后三位的单位,第一次,县里对党政正职诫勉谈话;第二次,将降职半格使用;第三次,将就地免职。有鼓励政策:在一些村,平一个坟头,村民可获200元。 周口市政府此前对外表示,此举是因为当地“死人跟活人争地”的矛盾突出。由于没有公墓,老百姓花了火化费,往往还得将骨灰二次入棺入土,办丧事动辄花费数万元。政府希望“移风易俗,减轻农民负担”.为此,周口市还出台了一系列“惠民殡改”政策,如免费火化、公墓建设政策。该政策规定:每具遗体600元的火化费用由财政承担,并免费提供骨灰盒以及遗体接送等服务;全市规划建设3130座农村公益性公墓。 然而,记者了解到,在平坟政策实施的过程中,很多当地人对此政策及措施表示不满,这是因为基层政府在平坟过程中出现了一些简单粗暴的做法,如有的地方一方面迫使一线干部带头迁坟,另一方面对普通百姓的祖坟进行强制平毁。另外,公墓建设未能达到预期标准,满足不了平迁需求。据光明网的一篇报道说,周口市所建的公墓大都比较简陋:一圈柏树苗,再加一个建房用的楼板戳在地头,上面用黑漆刷上“公墓”字样。 11月18日,陕西省法学会副会长、陕西省委党校客座教授陈里发微博称:“自古以来平挖祖坟是最不得人心的事情。人多地少是国情。文化传统是治国养民之根基,丧葬文化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现代人异国他乡千里寻亲为的是表达一份缅怀祖宗的情怀。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遵从民意妥善处置老坟,合理规划现代公墓,百姓是会接受的。运动式平拆老坟搞开发的事当慎!当停!”该条微博被很多人转发。 一位网友说:强制“平坟”背后,可能包含巨大的利益动机。 还有网友表示,“平(迁)坟”本身合理也合于国情,但执行过程应该谨慎。 |
会员评论